东风时过之,舞态低昂翻。
张耒〔宋代〕《三月小园花已谢独芍药盛开》
霭霭春日晚,寂寂新阴繁。
千红与万紫,盛极一时阑。
西堂晚芍药,百萼乘露鲜。
红妆诸美人,锦绣富春妍。
东风时过之,舞态低昂翻。
折赠怀溱洧,感之为三叹。
千红与万紫,盛极一时阑。
西堂晚芍药,百萼乘露鲜。
红妆诸美人,锦绣富春妍。
东风时过之,舞态低昂翻。
折赠怀溱洧,感之为三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风(東風)dōng fēng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时过(时过)
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注时过则思放也 魏文帝典论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也 ——《骈字类编》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名-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态 ( 態 ) tài
态 [ tài ]
- 形状,样:~度。状~。姿~。形~。神~。动~。静~。事~。情~。常~。变~。体~。生~。
-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低昂 dī áng
(1).起伏;升降。《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驂连蜷以骄驁。” 宋 苏轼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郭沫若 《凤凰涅槃》诗:“啊啊!哀哀的凤凰!凤起舞,低昂!凤唱歌,悲壮!”
(2).高低,高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恰纔二将争雄在战场,都一般的神机妙策没低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于散句,故无低昂。”
(3).指争高下。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4).指价格的贵贱。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故穀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祕阁张公墓志铭》:“俄而復命折粟帛以緡钱,其低昂或至十百,民皆破家不能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邑人》:“后有邻翁来市肉,苦争低昂,添脂搭肉,片片碎割,其苦更惨。”
(5).指抬高或压低(价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刘庸夫》:“而徵地丁银,纳银不照数收,以银钱时价之多寡,而低昂其价。”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邮政局﹞取资之数,与海疆轮电各局远近一律,以广招徠,不得任意低昂,致小民不便。”
(6).指音节的高低。《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宋 苏轼 《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7).沉浮。谓随波逐流。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力尽志殫,仅能如愿,终以枯肠不贮机穽,不能随世低昂。”《金史·完颜伯嘉传》:“ 伯嘉 纯直,不能与时低昂。” 明 高启 《送高二丈学游钱塘》:“君年虽少志则壮,不肯与世相低昂。” ——《漢語大詞典》
(2).高低,高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恰纔二将争雄在战场,都一般的神机妙策没低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于散句,故无低昂。”
(3).指争高下。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4).指价格的贵贱。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故穀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祕阁张公墓志铭》:“俄而復命折粟帛以緡钱,其低昂或至十百,民皆破家不能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邑人》:“后有邻翁来市肉,苦争低昂,添脂搭肉,片片碎割,其苦更惨。”
(5).指抬高或压低(价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刘庸夫》:“而徵地丁银,纳银不照数收,以银钱时价之多寡,而低昂其价。”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邮政局﹞取资之数,与海疆轮电各局远近一律,以广招徠,不得任意低昂,致小民不便。”
(6).指音节的高低。《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宋 苏轼 《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7).沉浮。谓随波逐流。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力尽志殫,仅能如愿,终以枯肠不贮机穽,不能随世低昂。”《金史·完颜伯嘉传》:“ 伯嘉 纯直,不能与时低昂。” 明 高启 《送高二丈学游钱塘》:“君年虽少志则壮,不肯与世相低昂。” ——《漢語大詞典》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动-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 越过。如:「翻山越岭」。
-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