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令同心者,周旋若一身。
此物孕灵造,显晦洵有神。寂寞汉魏后,乃复梃斯人。
矫矫秉孤尚,流俗谁相因。直视千载前,识曲辨其真。
昌运幸中启,群英咸来臻。玄夜升海日,昭灼开迷津。
众星何历历,周环随北辰。遂令同心者,周旋若一身。
白日发高唱,青天气益振。侧身望泰华,可以表嶙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动-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 (一)之又音。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名-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令勉。
-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同心 tóng xīn
(1).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杜甫 《提封》诗:“提封 汉 天下,万国尚同心。”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周旋(週旋)zhōu xuán
亦作“ 周还 ”。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