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无思无虑,无爱无憎。

马钰金朝〕《*心香 寄柳巨济学录

奉劝书生。早悟浮生。舍荣华、物外游行。无思无虑,无爱无憎。便纵闲心,寻霞友,访云朋。常处常真,常净常清。做修持、自是灵明。铅为汞药,汞乃铅精。炼大丹成,乘鸾去,赴蓬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无思无虑

无思无虑(無思無慮)wú sī wú lǜ
无所用心,无所忧虑。语出《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晋 刘伶 《酒德颂》:“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宋 林正大 《括沁园春》词:“但无思无虑,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鲁迅 《呐喊·风波》:“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憎 zēng《國語辭典》

憎 [ zēng ]

  1. 厌恶。如:「爱憎分明」、「面目可憎」。《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唐·李中〈落花〉诗:「酷恨西园雨,生憎南陌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