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先生思想帖,出门即受钤山污。
郎州太守得片石,云是停云馆主凤兮砚。文家旧物三百年,叹息遗珍眼中见。
我闻二十七砚在当时,并宠争妍皆异姿。曾孙眼枯元血碧,凤兮飘摇何处归。
培远堂中赖有居亭主,太症经国资赞辅。大胜先生思想帖,出门即受钤山污。
景曜流晖嗟命贫,至今老衲写梵文。尔复不为主人辱,太守业与榕门亲。
太守况住姑胥门,红阑旧里相比邻。楚人失弓楚人得,世间木落定归根。
他年竹啸轩中访鸾友,落落殊翁照胥纽。玉磬同时问故寮,尚有音尘无恙否。
抚今感昔怆我神,绝怜八十四岁之老人。心长手软细镌刻,岂期飞下横山村。
两承已是麟鸾种,何况凡鸟为儿孙。凤兮尔不见桉头大元璧,古篆长生祝无极。
汉皇不守未央宫,何论词宗一块石。凤兮凤兮尔德终不衰,吾歌正不为尔一石悲横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胜(大胜)
礼记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则战国策战不胜魏而得朝礼与魏和而下楚 可以大胜也 ——《骈字类编》
先生 xiān shēng
(1).始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
思想 sī xiǎng
(1).想念,怀念。《公羊传·桓公二年》“纳于大庙” 汉 何休 注:“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泣别》:“你在旅舘中,休要思想着我。”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思想你,好凄凉!”
(2).特指相思。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不期 阮三 在家,思想成病。”
(3).思忖;考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 子房 独坐思想……久后不免死於 汉王 之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婆娘把东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 石 家两个丫头作贱勾了,丈夫回来,必然廝闹。’”《老残游记》第八回:“骑着驴,玩着山景,实在快乐得极,思想做两句诗,描摹这个景象。”
(4).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编辑和译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战士与作家。”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5).念头,想法。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茅盾 《野蔷薇·昙》:“失败的感觉,被欺骗的感觉,混合着报复的愤恨,突然膨胀起来,驱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
(6).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气,故意找我岔子,你这是啥思想!走!”
(7).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毛泽东 《实践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也指某种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儒家思想。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相思。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不期 阮三 在家,思想成病。”
(3).思忖;考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 子房 独坐思想……久后不免死於 汉王 之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婆娘把东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 石 家两个丫头作贱勾了,丈夫回来,必然廝闹。’”《老残游记》第八回:“骑着驴,玩着山景,实在快乐得极,思想做两句诗,描摹这个景象。”
(4).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编辑和译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战士与作家。”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5).念头,想法。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茅盾 《野蔷薇·昙》:“失败的感觉,被欺骗的感觉,混合着报复的愤恨,突然膨胀起来,驱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
(6).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气,故意找我岔子,你这是啥思想!走!”
(7).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毛泽东 《实践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也指某种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儒家思想。 ——《漢語大詞典》
帖 tiè/tiě/tiē《國語辭典》
帖 [ tiē ]
動- 順服、馴伏。如:「帖服」、「俯首帖耳」。宋·薛季宣〈跋蠟虎圖〉詩:「請君懸之政事堂,坐令帖伏犬與羊。」通「貼」。
- 黏。如:「帖花黃」。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有朝事發丟下頭,拚著帖個大膏藥。」通「貼」。
- 穩當、適切。如:「妥帖」。
- 姓。如明代有帖晏。
帖 [ tiè ]
名- 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蹟。如王羲之的〈喪亂帖〉、〈快雪時晴帖〉。
- 臨摹學習的書畫拓本或影印本。如:「碑帖」、「字帖」、「畫帖」。宋·蘇軾〈虔州呂倚承事年八十三讀書作詩不已好收古今帖貧甚至食不足〉詩:「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
- 文書、契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 唐、宋、元科舉時代,稱應試題目為「帖」,從經文中帖出數字而得。如:「試帖」。
帖 [ tiě ]
名- 應酬用的書柬。如:「請帖」、「謝帖」。《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回他我們不在家,留下了帖罷。」
- 量詞。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出门(出門)chū mén
(1).外出;走出门外。《易·同人》:“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伤友》:“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我痢尚未止,其势必至十月初间方敢出门。”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
(2).离开家乡远行。 唐 元稹 《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 常州 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丁玲 《母亲》:“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
(3).出嫁。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吾有女弟未出门,子能婚乎?” 姚时晓 《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四:“如今你要出门去了,也没有什么填箱的。”
(4).旧谓男妓出外应酬客人。《红楼梦》第四七回:“我那里还有两个絶好的孩子,从没出门的。” ——《漢語大詞典》
(2).离开家乡远行。 唐 元稹 《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 常州 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丁玲 《母亲》:“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
(3).出嫁。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吾有女弟未出门,子能婚乎?” 姚时晓 《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四:“如今你要出门去了,也没有什么填箱的。”
(4).旧谓男妓出外应酬客人。《红楼梦》第四七回:“我那里还有两个絶好的孩子,从没出门的。” ——《漢語大詞典》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動-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到、登上。如:「即位」。
-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动-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钤山(鈐山)qián shān
山名。在 江西省 分宜县 南二里 袁江 南岸,亦名 钤岗 。右为 新泽水 ,左为 长寿水 ,夹于山末,故名 钤 。 明 代 严嵩 曾在 钤山 读书十年,有《钤山堂集》四十卷。因以“鈐山”指 严嵩 。 清 赵翼 《感事·暗指和申事》诗:“闻道 鈐山 簿録时,世间无此拥高貲。” ——《漢語大詞典》
污 wū
污 [ wū ]
- 浑浊的水:粪~。血~。
- 肮脏,不干净:~水。~泥。~浊。
- 肮脏的东西:~渍。~垢。
- 不廉洁:贪~。
- 弄脏:玷~。~损。~辱。~蔑(a.玷污;b.诬蔑)。~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