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傅相思。

宋无元代〕《乌夜啼·露华洗天天随水

露华洗天天随水,烛光烧云半空紫。
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
声鼓鞭月行春雷,洞房花梦酣不迦。
宫中夜夜啼栖鸟,美人日日歌吴歈。
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
千年环仲耕狐兔,鸟术纸钱挂枯树。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
乌夜啼,啼为谁。
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傅相思。
乌夜啼,啼别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身前欢乐身后相思

身前 shēn qián
犹生前。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诗:“承恩谢命浅,念报在身前。”《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当时恐断肠。”  ——《漢語大詞典》
欢乐(歡樂,懽樂)huān lè
快乐。《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唐 顾况 《弃妇词》:“家家尽欢乐,贱妾空自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太宗 亦以降诞日,谓 长孙无忌 曰:‘今日是朕生日,世俗皆为欢乐,在朕翻成感伤。’”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我来,是为了两家百姓的欢乐。”
唐 铙吹部七曲之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一》:“鐃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平安,六、欢乐,七、太平。”
懽樂:快乐。《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懽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 汉 刘桢 《公宴诗》:“永日行游戏,懽乐犹未央。”  ——《漢語大詞典》
身后(身後)shēn hòu
死后。《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啟机於身后也。”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巴金 《家》三三:“她昨天看见 梅姐 身后的情形和 钱伯母 的惨状,她也很感动。”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1.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1.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2.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1.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1.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2.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3.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4.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5.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瑟 sè《國語辭典》

瑟 [ sè ]

  1. 乐器名。一种弹拨弦乐器。形状似琴,长八尺一吋,广一尺八吋,相传为庖牺所作。古有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以定声音清浊高低。
  1. 单独、寂寞、萧条。如:「瑟居」、「萧瑟」。
  1. 形容风声。如:「谷风瑟瑟」。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1.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1.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1.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1. (一)​之又音。
傅 fù《國語辭典》

傅 [ fù ]

  1. 辅助。《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子房虽病,彊卧而傅太子。」
  2. 教导、教授。《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3. 附著、依附。《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4. 擦抹、涂抹。如:「傅粉施朱」。《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身被数创,肃宗躬为傅药。」
  5. 携带。《后汉书·卷二一·耿纯传》:「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彊弩,各傅三矢。」《宋史·卷三三一·沈遘传》:「边人驩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
  1. 教师,教导传授技艺或学业的人。如:「师傅」。《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2. 姓。如晋朝时有傅玄。
相思 xiāng sī
(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 苏武 《留别妻》诗:“生当復来归,死当长相思。”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日行》:“两相思,两不知。” 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客里归韉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
(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説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
(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
(4).果名。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