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盘陀石在长楠阴,脱略尘缨换秋意。

陈东之宋代〕《游沃洲山

我本名山人,屡作名山兴。
天台一住三十年,尽日扪萝陟云磴。
上揽四万八千太之高秋,参差明河两肩并。
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灭没飞烟八荒净。
或随仙气得丹床,双阙夜深看斗柄。
今年积雨天地晴,一策快作西南征。
沃洲最佳天姥胜,连山直下秋峥嵘。
竹萌修纤会稽箭,芝茎菌蠢商山英。
秋阳不碎空翠影,绝壑倒泻银河声。
山腰细路如丝直,三两渔樵行落日。
炊烟暝色小茅屋,松子秋声断崖石。
溪流饭屑胡麻香,土软春膏霜朮白。
送书松际有猿公,问酒磵阴多木客。
青冥楼阁仙人家,郁蓝流光泻晴碧。
霓旌队下鹤万群,绛节朝回云五色。
人间但有桃花源,桃花春香流水浑。
三生凡骨不得到,两耳夜半空听猿。
李白寻真不得返,支遁卜筑远费钱。
至今山灵护光怪,石萝山薜余秋妍。
陈郎故宅更深閟,鸡犬林塘隔尘世。
清秋著屐一登之,路僻夕阴门半閟。
盘陀石在长楠阴,脱略尘缨换秋意。
晴窗示我两山图,老眼摩挲观一二。
便挥健笔写我诗,惜哉赏音今绝稀。
谪仙一去五百载,人间山水无清辉。
旧时仙人白云唱,怪我白首归何时。
我生白首历浩劫,眼中亿万虫沙春梦非。
陈郎挽我十日住,掉头不顾自有南山期。
餐霞绝粒炼精魄,长生之学非荒嬉。
三千年前有宿约,来已不早归不迟。
长揖群仙谢儿辈,倒挟万里冥鸿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盘陀脱略尘缨秋意

盘陀(盤陀)pán tuó
亦作“ 盘陁 ”。
(1).石不平貌。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六:“盘陀石上坐,谿涧冷凄凄。” 宋 苏轼 《游金山寺》诗:“ 中泠 南畔石盘陁,古来出没随涛波。” 清 汤右曾 《放舟至下锺山》诗:“前临巨石纷盘陀,仰看絶壁青嵯峨。”
(2).指不平的石块。 宋 陆游 《小园》诗:“倦就盘陀坐,閒拈楖栗行。” 清 曹寅 《题姚后陶比丘小像》诗之一:“香海横流事特奇,盘陀安稳胜 须弥 。”
(3).曲折回旋貌。《水浒传》第四七回:“好个 祝家庄 ,尽是盘陀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愁云百里填城河,帐中银烛然盘陀。”
(4).鞍垫。 唐 杜甫 《魏将军歌》:“星缠寳校金盘陀,夜骑天駟超天河。” 元 杨允孚 《泺京杂咏》:“翎赤王侯部落多,香风簇簇锦盘陀。”
(5).谓冶炼破铜。《新唐书·食货志四》:“先是诸鑪铸钱窳薄,鎔破钱及佛像,谓之盘陀。”  ——《漢語大詞典》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楠 nán《國語辭典》

楠 [ nán ]

  1. 植物名。樟科桢楠属,常绿乔木。高者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花淡绿,实紫黑。木材坚密芳香,为栋梁器具均佳。
阴 ( 陰 ) yīn
阴 [ yīn ]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
  2. 指“月亮”:太~(月亮)。~历。
  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
  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
  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
  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
  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
  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
  10. 指时间:光~。惜寸~。
  11. 生殖器:~部。~道。~茎。~囊。
  12. 姓。
脱略 tuō lüè
(1).轻慢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张铣 注:“脱略,轻易。”《晋书·谢尚传》:“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宋 梅尧臣 《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饮》诗:“醉言多脱略,吾党不须猜。”《孽海花》第十三回:“一个短胖身材,紫圆脸盘,举动脱略的是 段扈桥 。”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十章:“太太倒莫见怪,我这个人素来脱略,岂只你那打拗卦的脾气我未摸清楚,其实没有摸清楚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钱钟书 《围城》一:“ 鲍小姐 睡了一天多才起床,虽和 方鸿渐 在一起玩,不像以前那样的脱略形骸,也许因为不日到 香港 ,先得把身心收拾整洁。”
(2).脱去;省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寻其传体,必 曼倩 之自叙也。但 班氏 脱略,故世莫知之。” 浦起龙 通释:“脱略者,谓脱去其‘自叙如此’一句。” 唐 皎然 《答苏州韦应物》诗:“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攖。”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惜乎《汉书》脱略,漫见於此。” 清 黄鷟来 《赠家尊古》诗:“脱略绳墨跡,规矩出自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别有一百二十四回之《水滸传》,文词脱略,往往难读,亦此类。”  ——《漢語大詞典》
尘缨(塵纓)chén yīng
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漢語大詞典》
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1.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2.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秋意 qiū yì
(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秋意 西山 多,别岑縈左次。” 宋 晏殊 《点绛唇》词:“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许地山 《黄昏后》:“满山底岩石、树林、泉水,受着这妙光底赏赐,越觉得秋意阑珊了。”
(2).态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 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