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清夜梦,悠然系林墟。
陈造〔宋代〕《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
半生冒吏尘,初不一日娱。
往往清夜梦,悠然系林墟。
已办二顷耕,更有三亩居。
养鱼近传诀,种桑不论株。
呼儿计曩昔,屈信果何如。
不复首尾畏,形泰神裕馀。
枝筇莎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微,枕书竹牖虚。
日用食眠尔,外此一事无。
往往清夜梦,悠然系林墟。
已办二顷耕,更有三亩居。
养鱼近传诀,种桑不论株。
呼儿计曩昔,屈信果何如。
不复首尾畏,形泰神裕馀。
枝筇莎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微,枕书竹牖虚。
日用食眠尔,外此一事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往往 wǎng wǎng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清夜 qīng yè
清静的夜晚。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诗:“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自慰乎?” ——《漢語大詞典》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 做梦:~见。
-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悠然 yōu rán
(1).闲适貌;淡泊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故人俱不利,謫宦两悠然。” 明 张居正 《送毛青城谪滇南》诗:“浮名看自薄,謫宦转悠然。” 叶圣陶 《游临潼》:“荷池里只剩荷梗了,几只鸭悠然浮在池面。”
(2).深远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谢 本轻 戴 ,见但与论琴书。 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 悠然知其量。”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3).以形容韵味不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其事,其诗,俱足千古。篇终结句,餘韵悠然。” 刘半农 《〈瓦釜集〉序》:“但若用品评文艺的眼光看去,反觉割裂之后,愈见干净漂亮,神味悠然。”
(4).久远貌;辽阔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至於流名雅颂,著名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 侯使君 乎!”《旧唐书·郭虔瓘传》:“ 秦 陇 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 已去,沙磧悠然。”
(5).忧伤貌。 宋 梅尧臣 《朔风寄永叔》诗:“悠然伤我心,歷乱非可拟。”
(6).徐缓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下凡诏书二》:“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他无惊慌之心。” ——《漢語大詞典》
(2).深远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谢 本轻 戴 ,见但与论琴书。 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 悠然知其量。”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3).以形容韵味不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其事,其诗,俱足千古。篇终结句,餘韵悠然。” 刘半农 《〈瓦釜集〉序》:“但若用品评文艺的眼光看去,反觉割裂之后,愈见干净漂亮,神味悠然。”
(4).久远貌;辽阔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至於流名雅颂,著名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 侯使君 乎!”《旧唐书·郭虔瓘传》:“ 秦 陇 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 已去,沙磧悠然。”
(5).忧伤貌。 宋 梅尧臣 《朔风寄永叔》诗:“悠然伤我心,歷乱非可拟。”
(6).徐缓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下凡诏书二》:“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他无惊慌之心。” ——《漢語大詞典》
系 ( 系 係 繫 ) xì/jì《國語辭典》
系 [ xì ]
動- 懸繫。《說文解字·糸部》:「系,懸也。」三國魏·曹植〈輔臣論〉:「群言系于口,而研覈是非。」
- 接續、繼承。《文選·班固·東都賦》:「系唐統,接漢緒。」
- 有一定秩序及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世系」、「太陽系」、「直系血親」、「中古音系」。《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賀傳》:「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後。」
- 大學中所分的學術科別。如:「中文系」、「哲學系」、「物理系」。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系益。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 众多。如:「工厂林立」。
墟 xū《國語辭典》
墟 [ xū ]
名- 大土堆。《孔子家語·卷六·執轡》:「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 荒廢的城市、村落。如:「廢墟」、「殷墟」。《戰國策·齊策六》:「破燕兵,復齊墟。」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十七齣》:「閭里成墟,門庭易主。」
- 泛指村莊、村落。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唐·王維〈渭川田家〉詩:「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 農村定期的市集。如:「牛墟」、「趕墟」。
- 毀滅。《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