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仙翁行道处,清影露华中。

冯山宋代〕《阆中蒲氏园亭十咏 其二 清蟾桥

石面苔封合,波心月照空。仙翁行道处,清影露华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仙翁行道清影露华

仙翁 xiān wēng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漢語大詞典》
行道 háng dào
(1).道路。《诗·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行道连文,行亦道也。”
(2).指路人。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今 钱 氏功德,殆过於 融 ,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奬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近日 俄 人费万万帑金以修 西伯利亚 之铁路,阴谋诡计行道皆知。”
(3).实践自己的主张或所学。《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史记·韩昭侯世家》:“ 申不害 相 韩 ,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所逼也。” 宋 王禹偁 《孙府君墓志铭》:“公即评事之次子,少孤力学,举进士不第,退而修经世之务,欲以布衣干天子,取显位而行道。”《老残游记》第三回:“鄙人行道,没有一定的药金。果然医好了姨太太病,等我肚子飢时,赏碗饭吃,走不动时,给几个盘川,尽够的了。”
(4).修道。 唐 贾岛 《哭柏岩和尚》诗:“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禪身。” 明 高启 《方匡师画》诗:“身若在师行道处,晚来唯讶不闻鐘。”
方言。职业;行当。 孙芋 《妇女代表》:“我想告诉你,叫你还干你的行道。”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清影 qīng yǐng
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之二:“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宋 张先 《相思儿令》词:“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其( 杨咏泰 )诗云:‘……书完含笑顾清影,一刻千秋此俄顷。携儿挈女完所天,长别金闺藏金井。’”  ——《漢語大詞典》
露华(露華)lù huá
(1).露水。《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 郑燮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之四:“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
(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齐 王俭 《春夕》诗:“露华方照夜,云彩復经春。” 唐 杜牧 《寝夜》诗:“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明 苏祐 《塞下曲》:“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