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尹 dà yǐn
(1). 春秋 、 战国 时 宋 官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杜预 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战国策·宋策》:“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 楚 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漢語大詞典》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漢語大詞典》
前呵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旌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骈字类编》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 使松缓:~心。~衣。~解。~慰。
-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 富裕:~裕。
- 姓。
贾 ( 賈 ) gǔ/jiǎ
贾 [ gǔ ]
-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
-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 姓。
岛 ( 島 ) dǎo
岛 [ dǎo ]
- 江海或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屿。半~。海~。~链(排列成一串的许多岛)。
相君 xiàng jūn
旧时对宰相的尊称。《史记·张仪列传》:“ 仪 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后汉书·阴识传》:“初, 阴氏 世奉 管仲 之祀,谓为‘相君’。”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漢語大詞典》
十反 shí fǎn
(1).亦作“ 十返 ”。谓反复或往返多次。《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 闻之,从 列子 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蘄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董幼宰 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新唐书·西域传上·吐谷浑》:“其相 天柱王 用事,拘天子行人鸿臚丞 赵德楷 ,帝遣使晓敕,十返,无悛言。”
(2).十种反常现象。 宋 倪思 《经鉏堂杂志》:“贵人十反:夜当卧而饮宴;早当起而醉卧;心当逸而劳;身当劳而逸;吝束脩不请师教子弟,而以大钱顾教声妓;药饵无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细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图画;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甆。”
(3).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之八:“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麤细听人多。絃索应云锣。”详“ 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
(2).十种反常现象。 宋 倪思 《经鉏堂杂志》:“贵人十反:夜当卧而饮宴;早当起而醉卧;心当逸而劳;身当劳而逸;吝束脩不请师教子弟,而以大钱顾教声妓;药饵无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细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图画;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甆。”
(3).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之八:“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麤细听人多。絃索应云锣。”详“ 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
访 ( 訪 ) fǎng
访 [ fǎng ]
-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
-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形-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 压抑。如:「怨气难平」。
-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动-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