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汉王仗三尺,陆贾陈诗书。

顾清明代〕《辛亥感兴六首 其四

汉王仗三尺,陆贾陈诗书。齐客工弹瑟,其王乃好竽。

为业非不精,凿枘将焉如。入水须操舟,陆行须驾车。

君看屠龙手,终年不食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汉王三尺陈诗

汉王(漢王)hàn wáng
秦 末 项羽 入 关 后给 刘邦 的封号。《史记·高祖本纪》:“负约,更立 沛公 为 汉王 ,王 巴 、 蜀 、 汉中 ,都 南郑 。” 汉 班彪 《王命论》:“ 汉王 长者,必得天下。”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汉王 亦凭帝王之号,帅 巴 汉 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  ——《漢語大詞典》
仗 zhàng《國語辭典》

仗 [ zhàng ]

  1. 兵器的总称。《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
  2. 战事、战争。如:「胜仗」、「败仗」、「打一场硬仗!」
  1. 凭借、依附。如:「仰仗」、「狗仗人势」。《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2. 握、拿、持。如:「仗旗」。《西游记·第四回》:「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
三尺 sān chǐ
(1).指法律。《史记·酷吏列传》:“ 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2).引申为法则、准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诗曲·填词名手》:“近 沈寧庵 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
(3).指剑。《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颜师古 注:“三尺,剑也。”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明 汪錂 《春芜记·说剑》:“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与神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4).指小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最愁人一捻娇姿,更难抛三尺啼哇。”参见“ 三尺童子 ”。  ——《漢語大詞典》
陆 ( 陸 ) lù
陆 [ lù ]
  1.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
  2. 随从的样子:~~续续。
  3.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4. 〔~离〕❶色彩繁杂,如“斑驳~~”;❷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
  5. 姓。
贾 ( 賈 ) gǔ/jiǎ
贾 [ gǔ ]
  1.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
  2.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贾 [ jiǎ ]
  1. 姓。
陈诗(陳詩)chén shī
(1).采集并进献民间诗歌。《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郑玄 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孔颖达 疏:“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乃命其方诸侯大师是掌乐之官,各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其政令之善恶。”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司諫方无闕,陈诗且未工。”
(2).指献上诗文。 郁达夫 《赠吉田某从征》诗之一:“君行倘向 辽阳 过,为我陈诗吊战场。”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