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古书(古書)gǔ shū
(1).指古文尚书。《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2).泛称传世的古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3).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 唐 张怀瓘 《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4).指古人手书。 元 虞集 《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復见也。” ——《漢語大詞典》
(2).泛称传世的古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3).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 唐 张怀瓘 《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4).指古人手书。 元 虞集 《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復见也。” ——《漢語大詞典》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 像:他长得~他父亲。
- 姓。
读 ( 讀 ) dú/dòu
读 [ dú ]
-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
-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
- 求学:走~。
- 字的念法:~音。~破。
-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微茫 wēi máng
亦作“ 微芒 ”。
(1).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誑,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元 鲜于枢 《念奴娇·八咏楼》词:“瀟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 华山 《山中海路》六:“小铁锤在岩石上敲击着,山风回荡着空漠微茫的回声。”
(2).引申为渺茫。 宋 秦观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漢語大詞典》
(1).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誑,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元 鲜于枢 《念奴娇·八咏楼》词:“瀟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 华山 《山中海路》六:“小铁锤在岩石上敲击着,山风回荡着空漠微茫的回声。”
(2).引申为渺茫。 宋 秦观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漢語大詞典》
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閒思
贺铸诗曾见君家亭上碑东望风月动閒思 ——《韵府拾遗 支韵》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发狂(發狂)fā kuáng
(1).指表现出狂放、狂妄或狂热。《老子》:“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宋 王禹偁 《放五坊鹰犬诏》:“仍勑天下,今后不得更进鹰犬,庶使发狂之言,遐遵於 老氏 ;外荒之戒,无愧於古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种狂奴,他敢在我跟前发狂,我是不饶他的。” 瞿秋白 《乱弹·满洲的〈毁灭〉》:“小资产阶级的‘英雄’,固然也会激昂,也会慷慨,甚至于也会革命得发狂。”
(2).疯癫,受到某种刺激而精神失常。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 伟 逼之不止,妻乃发狂,裸而走,以泥自涂。” 宋 黄庭坚 《谢答闻善二兄》诗:“ 柳 家兄弟大迫窄,狂药不容人发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鬼粥砚》:“饮甫毕, 王 遂发狂,奔走直上山巔,虽涧壑荆棘不避。” 鲁迅 《呐喊·药》:“ 华大妈 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恨旧社会恨到快要发狂了,我真愿意用尽一切力量给它一个打击。”
(3).形容猛烈。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外传》:“大风发狂,日夜不止。”
(4).犹言显示威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鵰者,鷙鸟之殊特,岂但壮观於旌门,发狂於原隰。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
(5).呆滞失常貌。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你瞧他精瘦精瘦,脸像木头似的,眼神有点发狂,一楞一楞的,谁敢靠他做事。” ——《漢語大詞典》
(2).疯癫,受到某种刺激而精神失常。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 伟 逼之不止,妻乃发狂,裸而走,以泥自涂。” 宋 黄庭坚 《谢答闻善二兄》诗:“ 柳 家兄弟大迫窄,狂药不容人发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鬼粥砚》:“饮甫毕, 王 遂发狂,奔走直上山巔,虽涧壑荆棘不避。” 鲁迅 《呐喊·药》:“ 华大妈 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恨旧社会恨到快要发狂了,我真愿意用尽一切力量给它一个打击。”
(3).形容猛烈。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外传》:“大风发狂,日夜不止。”
(4).犹言显示威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鵰者,鷙鸟之殊特,岂但壮观於旌门,发狂於原隰。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
(5).呆滞失常貌。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你瞧他精瘦精瘦,脸像木头似的,眼神有点发狂,一楞一楞的,谁敢靠他做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