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谁知蔡琰燕山燕,愁听胡笳对雪花。

刘克庄宋代〕《九叠

门户重重绣幕遮,十分国艳属侯家。
谁知蔡琰燕山燕,愁听胡笳对雪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燕山愁听胡笳雪花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蔡 cài《國語辭典》

蔡 [ cài ]

  1. 野草。《说文解字·艸部》「蔡」字·清·段玉裁·注:「草生之散乱也。」《文选·左思·魏都赋》:「蔡莽螫剌,昆虫毒噬。」
  2. 大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唐·元稹〈芳树〉诗:「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
  3.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位于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4.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蔡墨。

蔡 [ sà ]

  1. 流放、放逐。《左传·昭公元年》:「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晋·杜预·注:「蔡,放也。」
琰 yǎn《國語辭典》

琰 [ yǎn ]

  1. 一种美玉。《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鼌采琬琰,和氏出焉。」南朝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2. 琰圭的简称。参见「琰圭 」条。
燕山 yān shān
(1).指自 天津市 蓟县 东南绵延而东直至海滨的 燕山 山脉。《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旦辞 黄河 去,暮至 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燕山 胡骑鸣啾啾。”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 蓟 北聊长望,黄昏心独愁。 燕山 对古刹, 代郡 隐城楼。” 明 徐祯卿 《寄华玉》诗:“去岁君为 蓟门 客, 燕山 雪暗 秦 云白。”
(2).指 燕然山 。亦借指边塞。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 燕山 那得碑?” 唐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燕山 应勒颂, 麟阁 佇名扬。” 唐 李贺 《马诗》之五:“大漠沙如雪, 燕山 月似鉤。” 叶葱奇 注:“指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的 杭爱山 。”
(3).指 战国 时筑黄金台招贤的 燕昭王 。 唐 贾至 《燕歌行》:“昔时 燕山 重贤士,黄金筑臺从 隗 始。” 元 萨都剌 《南台月》诗:“ 燕山 买骏金万斛,万里西风一劒寒。”
(4). 宋 宣和 四年改 燕京 为 燕山府 。后以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吾闻 燕山 乃 辽 国郎主在彼称帝,雄丽过於 汴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辽 金 及 元 皆都 燕山 ,而制度文物, 金 为最盛。”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 顺治 八年, 燕山 王公来守 归德 。”  ——《漢語大詞典》
燕 yàn/yān《國語辭典》

燕 [ yàn ]

  1. 鸟纲燕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约有七十余种。体小翼大,飞行力强,尾长,分叉呈剪刀状。背黑腹白、脚短,不利于步行。每年产卵二、三次,每次约三至六个 卵。常见的有毛脚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称为「燕子」。也称为「乌衣」。
  1. 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通「䜩」、「宴」。

燕 [ yān ]

  1. 国名:➊ ​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➋ ​ 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2. 姓。如汉代有燕仓。
愁听(愁聽)chóu tīng
听而生愁,怕听。 唐 王昌龄 《送魏二》诗:“忆君遥在 瀟 湘 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漢語大詞典》
胡笳 hú jiā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 汉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 汉 魏 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嚶嚶。” 唐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词:“同是 瀛洲 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未数里,闻胡笳声远作。”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雪花 xuě huā
亦作“ 雪华 ”。
(1).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唐 许浑 《正元》:“宫殿雪华齐紫阁, 关 河 春色到青门。”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凛冽风吹,雪花飘坠,弥天地,不辨高低。”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2).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禁中赏雪,多御 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
(3).某些白色物的代称。(1)白色的花。 唐 高正臣 《晦日置酒林亭》诗:“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唐 白居易 《题州北路旁老柳树》诗:“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唐 温庭筠 《杏花》诗:“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2)白色的鸟。 宋 司马光 《鹭鸶》诗:“遥望孤飞下秋水,雪花一片落晴天。”(3)水花。 宋 范成大 《初泛潇湘》诗:“六浆齐飞急下滩,碧琉璃上雪花翻。” 宋 方岳 《观鱼》诗:“ 湘 竿击水雪花飞,鸕鷀没入春溪肥。”(4)米。 宋 范成大 《田家留客行》:“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
(4).名茶名。泡后,茶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泡沫,故称。 宋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雪花、雨脚,谓茶也。” 宋 俞德邻 《荽茗赋》:“俾泛雪华於兔毫,亦媵 西施 以 嫫母 。”
(5).指白银。《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説,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
(6).一种白面和油包沙糖的点心。《陕北民歌选·揽工调》:“掌柜的雪花套点心,看忽儿爱坏个揽长工。”注:“雪花,点心名,白面和油包沙糖,用火烤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