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季 jì《國語辭典》
季 [ jì ]
名- 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年龄最小的称为「季」。
- 弟的代称。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 计时的名称。一季有三个月。如:「春季」、「夏季」。
- 一个固定的时期。如:「花季」、「雨季」、「球季」、「旺季」、「淡季」。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季有三个月。如:「这个节目已经做了十三季。」
- 姓。如春秋时吴国有季札,汉代有季布。
- 末了的。如:「季春」、「季冬」。唐·刘禹锡〈祭福建桂尚书文〉:「始识尚书,贞元季年。」
- 幼稚未成熟的。如:「季女」。《周礼·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宣 xuān《國語辭典》
宣 [ xuān ]
动- 散播、发扬。如:「宣传」。《书经·皋陶谟》:「日宣三德。」唐·柳宗元〈斩曲几文〉:「谄谀宜惕,正直宜宣。」
- 发散、疏通。如:「宣泄怨气」。《左传·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泽。」
- 表达、说明。如:「心照不宣」。《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宋·苏轼〈贺蒋发运启〉:「忽移书之见及,欣感之幸,笔舌难宣。」
- 知道、明白。《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 以君王的命令传召臣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镜花缘·第四回》:「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
- 遍。《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焕炳照曜,靡不宣臻。」
- 姓。如明代有宣仲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形-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 智慧能力:~质。天~。
- 出身和经历:~格。~历。
- 姓。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动-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溉 gài《國語辭典》
溉 [ gài ]
动- 灌注。如:「灌溉」。《说文解字·水部》:「溉,灌注也。」《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 洗涤。汉·王充《论衡·幸偶》:「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
茂叔 mào shū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字。例如:非故效颦于茂叔。——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动-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寿 ( 壽 ) shòu
寿 [ shòu ]
- 年岁,生命:~命。~终。~险(人寿保险)。~终正寝。延年益~。
- 活得长久:~考(指长寿)。~民。~星。
- 生日:~辰。~礼。~序(祝寿文章)。~筵。
-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
-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衣。~穴。~材。
- 姓。
涯 yá《國語辭典》
涯 [ yá ]
名- 水边。《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汉·王充《论衡·验符》:「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 边际。《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 极限。《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宋·苏轼〈答李方叔〉:「某以虚名过实,士大夫不察,责望逾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