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日 yī rì
(1).一昼夜;一天。《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廻。”《书·洪范》“三曰日”唐 孔颖达 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宋 真德秀 《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红楼梦》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太阿 tài ē
(1).古宝剑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 干将 所铸。《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雁,当敌即斩坚。”《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李善 注:“《越絶书》曰: 楚王 召 欧冶子 、 干将 作铁劒二枚,二曰太阿。”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 沈采 《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2).指 商 伊尹 。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文选·潘岳〈杨荆州诔〉》:“ 周 赖 尚父 , 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3).喻权柄。《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漢語大詞典》
(2).指 商 伊尹 。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文选·潘岳〈杨荆州诔〉》:“ 周 赖 尚父 , 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3).喻权柄。《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跋扈 bá hù
(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
(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
(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
(6).飞扬貌。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
(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
(6).飞扬貌。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漢語大詞典》
百年 bǎi nián
(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 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 颜渊 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黄钺(黄鉞)huáng yuè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 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 以黄鉞斩 紂 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 郭沫若 《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 ——《漢語大詞典》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动-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奸雄(姦雄)jiān xióng
亦作“奸雄”。亦作“姧雄”。 《荀子·非相》:“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姦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多以“姦雄”指弄权欺世、窃取高位的人。《汉书·司马迁传赞》:“论大道则先 黄 老 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姦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玄 谓 太祖 曰”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异同杂语》:“尝问 许子将 :‘我何如人?’ 子将 不答。固问之, 子将 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姦雄。’ 太祖 大笑。”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有亡命不事产业者,有游侠聚盗者,有姧豪强宗者,有交通州县造罪过者,知此等色皆是姧雄。”《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知 陈豨 奸雄,足智多谋,恐用兵偷袭 长安 ,遍行随处隄备。” 续范亭 《和谈破裂周恩来将军返延有感》诗:“奸雄满腹欺凌意,早在 周郎 一笑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