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动
1.风力吹动。 南朝 梁 沈约 《檐前竹》诗:“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宋 苏辙 《黄楼赋》:“振臂长啸,风动云兴。” 茅盾 《子夜》十:“西斜的太阳光把一些树影子都投射在那石阶,风动时,这五级的石阶上就跳动着黑白的图案画。”
2.谓广泛响应。《书·大禹谟》:“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宋 张载 《正蒙·三十》:“‘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从欲风动,神而化也。”
3.犹言风疾病发作。 晋 王羲之 《杂帖》:“吾涉冬节,便觉风动,日日增甚。”
指教化、教育感化。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伏望圣慈,特赐考察,召致馆阁,养其高才,而遂其远业,以风动宗室,劝示海内。”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寺居五山之一,领其事者若 大阁 璉公 、 大慧 果公 、 无準 范公 、 横川 珙公 ,俱一时名德,风动四方。”《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元年》:“帝初政风动天下。” ——《漢語大詞典》
2.谓广泛响应。《书·大禹谟》:“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宋 张载 《正蒙·三十》:“‘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从欲风动,神而化也。”
3.犹言风疾病发作。 晋 王羲之 《杂帖》:“吾涉冬节,便觉风动,日日增甚。”
指教化、教育感化。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伏望圣慈,特赐考察,召致馆阁,养其高才,而遂其远业,以风动宗室,劝示海内。”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寺居五山之一,领其事者若 大阁 璉公 、 大慧 果公 、 无準 范公 、 横川 珙公 ,俱一时名德,风动四方。”《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元年》:“帝初政风动天下。”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箕 jī《國語辭典》
箕 [ jī ]
名- 筛米去糠的圆形竹器。宋·陆游〈箕卜〉诗:「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俗称为「簸箕」。
- 收集垃圾的器具。如:「畚箕」。《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最后一宿,由四颗星组成。
- 姓。如汉代有箕堪。
- 聚、取。《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雨至
吕览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骈字类编》
月离(月離)yuè lí
(1).谓月亮运行到某度次。《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朱熹 集传:“离,月所宿也。”
(2).指月球运行的度次。即月球在白道上的位置。《新唐书·历志二》:“合朔度,即月离也。上弦,加度九十一度、分四百一十七。望,加度百八十二度、分八百三十四。下弦,加度二百七十三度、分千二百五十一。”《清史稿·时宪志一》:“﹝ 雍正 ﹞十年四月,修日躔、月离表成。”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四编第三章二:“一般所说的日躔、月离都是指日月在黄白道上的位置。” ——《漢語大詞典》
(2).指月球运行的度次。即月球在白道上的位置。《新唐书·历志二》:“合朔度,即月离也。上弦,加度九十一度、分四百一十七。望,加度百八十二度、分八百三十四。下弦,加度二百七十三度、分千二百五十一。”《清史稿·时宪志一》:“﹝ 雍正 ﹞十年四月,修日躔、月离表成。”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四编第三章二:“一般所说的日躔、月离都是指日月在黄白道上的位置。” ——《漢語大詞典》
毕 ( 畢 ) bì
毕 [ bì ]
- 完结:礼~。~业。~生。~力。
- 完全:~肖(xiào )(完全相象)。凶相~露。~其全力。
- 究竟,到底:~竟。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鸳鸯于飞,~之罗之”。
- 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