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宁为蔚宗香传,不作魏收秽史。

刘克庄宋代〕《寓言

衣薰三日不歇,莸臭十年未已。
宁为蔚宗香传,不作魏收秽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香传不作秽史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蔚 wèi《國語辭典》

蔚 [ wèi ]

  1. 草木茂盛的样子。如:「蓊蔚」。《文选·西都赋》:「茂树荫蔚,芳草被隄。」
  2. 文采华美的样子。《易经·革卦·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1. 盛大的样子。如:「蔚为大观」、「蔚为风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1. 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地下茎短但肥厚,叶互生,呈楔形状,夏秋时茎端开穗状形的淡黄色小花,多生于山泽田野间。俗称为「牡蒿」。

蔚 [ yù ]

  1. 姓。如明代有蔚能。
宗 zōng《國語辭典》

宗 [ zōng ]

  1. 祖庙。《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2. 祖先。如:「列祖列宗」、「祖宗」。
  3. 家族。《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4. 根本、主旨。《国语·晋语四》:「礼宾矜穷,礼之宗也。」《老子·第四章》:「渊兮似 万物之宗。」
  5. 派别。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
  6.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7. 量词。计算交易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一宗买卖」、「数宗公文」。《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著说与他听。」
  8. 姓。如宋代有宗泽。
  1. 尊崇、效法。《诗经·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崇虽起勇力而为众所宗,然不知书数。」
  1. 同姓的。如:「宗兄」、「宗弟」。
  2. 主要的。如:「宗旨」。
香传(香傳)xiāng chuán
香谱;花谱。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明 高启 《郊墅杂赋》之十二:“静里修香传,閒中録酒方。”  ——《漢語大詞典》
不作 bù zuò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漢語大詞典》
魏 wèi《國語辭典》

魏 [ wèi ]

  1. 国名。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灭于秦。
  2. 朝代名:➊ ​(西元220~265)​三国之一。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与蜀、吴并称三国。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及陕西中部、湖北、江苏、安徽北部等地。➋ ​参见「[[后魏]]」条。
  3. 姓。宋代有魏文翁。

魏 [ wéi ]

  1. 高大的样子。《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万,盈数也;魏,大名也。」裴骃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同「巍 」。
收 shōu《國語辭典》

收 [ shōu ]

  1. 拘押、捉拿。如:「收押禁见」、「收捕罪犯」、「收妖降奸」。
  2. 收回、取回。如:「收复」、「资源回收」、「鸣金收兵」。
  3. 获得、索取。如:「收入」、「收支」、「征收税款」。
  4. 接到、接受。如:「收信」、「签收」、「验收」、「查收」、「接收」。
  5. 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6. 保存储藏。如:「收藏」、「这张字画,要小心收好!」
  7. 聚敛、缩合。如:「收敛」、「收缩」、「把伞收起来,摆到门外。」、「疮伤已经收口儿了。」
  8. 容纳、接纳。如:「收容」、「收留」、「这本诗集收了他的诗。」
  9. 整饬、整理。如:「收拾行李」、「院子的杂物,赶快收一收,客人快来了。」
  10. 埋葬。如:「收埋尸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11. 购买。如:「大肆收购一番。」、「专收便宜货。」
  12. 结束、停止。如:「收工」、「收摊」、「收假」。
  13. 控制、约束。如:「收不住脚」、「收心不想」。
秽史(穢史)huì shǐ
(1).歪曲历史本来面目的史书。《北史·魏收传》:“﹝ 魏收 奉詔撰 魏 史,﹞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 魏收 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于是众口諠然,号为秽史。” 清 钱谦益 《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惟夫子哀而赐之铭,所以表国功,正秽史,修废典,胥於是乎在。”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野史传奇往往存 三代 之直,反胜秽史曲笔者倍蓰。”
(2).不光彩的生活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父子兄弟君臣荐进献纳如此,亦可谓之秽史矣。” 端木蕻良 《〈红楼梦〉随记》:“ 脂砚 认为 秦可卿 平日待人接物,大有可取,因此不该把她的秽史,公之于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