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钱易米作饘粥,一月频来不厌烦。
忆昔岭南丰稔日,岁取十千开百室。田家击鼓更吹豳,稻粱饱杀仓中物。
比年水旱成荒芜,潮田巨浸山田枯。南亩半收愁食力,西成未足填官租。
岁之丁丑夏四月,米价高腾市舂歇。当途仰屋心血乾,四野萧条烟火绝。
烟火绝兮白日黄,同时十郡咸开仓。流民就食无远迩,一饱不敢嫌糟糠。
香山在昔鱼盐地,回首沧桑见凋弊。海阔天高唤不闻,吞声欲诉凭谁济。
赖有专城马卧仙,生平爱义不爱钱。手挹黄河润枯槁,泽被东南半壁天。
眼前菜色不忍见,解衣推食行方便。百里欢声动地来,十万青钱一朝遍。
白头老翁黄口孙,孀妻弱子填公门。得钱易米作饘粥,一月频来不厌烦。
当时存活不悉数,公逊硕肤无所取。义声感激有同官,雷荐云兴作霖雨。
营中细柳县中花,交阴垂荫万千家。青箬裹粮归蔀屋,绿荷包饭出官衙。
巨室闻风争效义,里正宿舂晨涤器。逢人不敢唤嗟来,布席受餐俱有意。
仁人之利溥矣哉,将军竖帜登春台。阳律一吹回冻谷,嘉禾骈实出南陔。
山中野人成久别,锦江双鲤来书札。札中写作赈荒图,口碑传颂人中杰。
楮公授我三尺麻,毛生跃出丹山霞。千里题诗寄铃阁,东林归兴阻天涯。
呜呼,安得天下尽如卧仙者,大法小廉不相假。凤凰巢阁鸟栖枝,麒麟在薮牛耕野。
野人饱食太平年,策杖重来问风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得钱(得钱)
唐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其一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 ——《骈字类编》
易米
世说补朱桃椎入山中每织芒屩置路傍见者皆言朱居士屩也易米置本处桃推至夕取之终不见人 ——《韵府拾遗 荠韵》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饘粥 zhān zhōu
亦作“ 饘鬻 ”。 稀饭。 清 方文 《卖卜润州邬沂公有诗见赠赋此答之》:“所求升斗供饘粥,不向侏儒説姓名。” 清 吴定 《答任幼直先生书》:“有田可以具饘鬻,弹琴著书,不愿仕也。”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薄有文章惊海内,竟无饘粥润诗肠。” ——《漢語大詞典》
一月 yī yuè
(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漢語大詞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 危急:“国步斯~”。
-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 古同“颦”。
- 古同“濒”,水边地。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不厌(不厭)bù yàn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漢語大詞典》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漢語大詞典》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 搅扰:~扰。~嚣。
-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