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苍龙銮略临天阊。

胤禛清代〕《世宗宪皇帝御制耕耤乐章三十六禾词雍正二年

光华日月开青阳。房星晨正呈农祥。帝念民依重耕桑。肇新千耤考典章。

吉蠲元辰时日良。苍龙銮略临天阊。青坛峙立西南方。牺牲簠簋升芬芳。

皇心祇敬天容庄。黄幕致礼虔诚将。礼成移跸天田旁。土膏沃洽春洋洋。

黛犁行地牛服缰。司农种稑盛青箱。洪縻在手丝鞭扬。率先稼穑为民倡。

三推一垡制有常。五推九推数递详。王公卿尹咸赞襄。甸人千耦列雁行。

耰锄既毕恩泽滂。自天集福多丰穰。来牟荞芲森紫芒。华芗赤甲籼杆䄱。

秬秠三种黎白黄。稷粟坚好硕且香。糜芑大穗盈尺长。五菽五豆充垄场。

穄粢糜黎九色粮。蜀秫玉黍兼东廧。鸟禾同收除童粱。双歧合颖遍理疆。

千箱万斛收神仓。四时顺序百谷昌。八区九有富盖藏。欢腾亿兆感圣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苍龙天阊

苍龙(蒼龍)cāng lóng
(1).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 三国 吴 韦昭 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 宋 苏轼 《夜泛西湖》诗之三:“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昇长庚。” 清 冯桂芬 《释鹑》:“以鶉火为凤,方与苍龙、白虎、元武相称。”
(2).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 唐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传说中的青龙。古传青龙为祥瑞之物。《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京剧《白蛇传》第六场:“你不知苍龙保平安,你不知家有苍龙最吉祥。”
(4).青色骏马。《吕氏春秋·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高诱 注:“《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也。”
(5). 汉 代宫阙名。《文选·陆倕〈石阙铭〉》:“ 苍龙 玄武 之製,铜雀铁凤之工。” 李善 注:“《三辅旧事》曰: 未央宫 东有 苍龙闕 ,北有 玄武闕 。”
(6).泛指宫阙。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对策》:“閶闔初开瑞靄中,丹霞晓日上苍龙。”
(7).即 奢龙 。相传 黄帝 时六相之一。《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 黄帝 得 苍龙 ,而辨乎东方。”  ——《漢語大詞典》
銮 ( 鑾 ) luán
銮 [ luán ]
  1. 一种铃铛:~铃。
  2. 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仪(帝王的车驾及仪仗)。~驾。~舆。随~。迎~。
略 lüè《國語辭典》

略 [ lüè ]

  1. 计谋、计划。如:「谋略」、「方略」、「战略」、「策略」。
  2. 概要、重点。如:「要略」、「史略」。《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
  3.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略统。
  1. 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2. 夺取、攻占。《淮南子·兵略》:「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3. 省去、简化。如:「省略」、「忽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1. 简要的。如:「略表」、「略图」。《荀子·非相》:「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1. 大致、稍微。如:「约略估计」、「略有所闻」、「略知一二」。《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天阊(天閶)tiān chāng
(1).天上的门。 明 张居正 《圣人出》:“龙飞清汉,矫翼天閶。” 清 曹寅 《雪晴踏月归西堂》诗之一:“乍闔天閶乌未栖,朦朧霽色树全迷。”
(2).皇宫的大门。 明 王世贞 《郑君义方亭》诗:“一经为世业,双璧奏天閶。”
(3).指两峰对峙之处,因其形似门扉,故云。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羣山鬱幽閟,巉絶排天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