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恍惚 huǎng hū
亦作“ 恍忽 ”。
(1).迷离,难以捉摸。《韩非子·忠孝》:“世之所为烈士者……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乎周览泛观,瞋盼轧沕,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崖。”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世有恍惚不可知者三:鬼神也,神仙也,善恶之报应也。”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一切含胡和恍忽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
(2).迷茫;心神不宁。《东观汉记·郅恽传》:“令为狂疾,恍惚不自知所言。” 唐 钟辂 《前定录·袁孝叔》:“母尝得疾恍惚,踰月不痊。”《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六师战惧惊嗟,心神恍忽。” 明 沈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不幸良人遭困顿,精神恍惚如醺。”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十二场:“议论元帅?那我非但不敢,而且不忍,只是我这几天有些神思恍惚。”
(3).倏忽,瞬息之间。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翩翻类迴掌,恍忽似朝荣。” 黄节 补注引 吕延济 曰:“翩翻、怳惚,谓须臾间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忽悟其已死,叱之……恍惚不见,帝兀然不自知,惊悸移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女推儿榻上,恍惚已杳。”
(4).形容疾速。 唐 李白 《天马歌》:“鸡鸣刷 燕 晡秣 越 ,神行电迈躡恍惚。”
(5).仿佛;近似。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其树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尘世。”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臣国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 杨朔 《印度情思》:“一睁眼,只见身边的星星,地面的灯火,密密点点的,恍惚是天上地下撒满珍珠,连成一片。”
(6).轻忽。《后汉书·冯衍传下》:“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 李贤 注:“恍忽,犹轻忽也。” ——《漢語大詞典》
(1).迷离,难以捉摸。《韩非子·忠孝》:“世之所为烈士者……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乎周览泛观,瞋盼轧沕,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崖。”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世有恍惚不可知者三:鬼神也,神仙也,善恶之报应也。”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一切含胡和恍忽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
(2).迷茫;心神不宁。《东观汉记·郅恽传》:“令为狂疾,恍惚不自知所言。” 唐 钟辂 《前定录·袁孝叔》:“母尝得疾恍惚,踰月不痊。”《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六师战惧惊嗟,心神恍忽。” 明 沈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不幸良人遭困顿,精神恍惚如醺。”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十二场:“议论元帅?那我非但不敢,而且不忍,只是我这几天有些神思恍惚。”
(3).倏忽,瞬息之间。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翩翻类迴掌,恍忽似朝荣。” 黄节 补注引 吕延济 曰:“翩翻、怳惚,谓须臾间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忽悟其已死,叱之……恍惚不见,帝兀然不自知,惊悸移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女推儿榻上,恍惚已杳。”
(4).形容疾速。 唐 李白 《天马歌》:“鸡鸣刷 燕 晡秣 越 ,神行电迈躡恍惚。”
(5).仿佛;近似。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其树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尘世。”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臣国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 杨朔 《印度情思》:“一睁眼,只见身边的星星,地面的灯火,密密点点的,恍惚是天上地下撒满珍珠,连成一片。”
(6).轻忽。《后汉书·冯衍传下》:“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 李贤 注:“恍忽,犹轻忽也。” ——《漢語大詞典》
天书(天書)tiān shū
(1).帝王的诏书。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勅仍存。”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闕。”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哭送四诗兼贻令嗣峩长》之一:“ 岭 外天书一夜颁, 河 干令子泣潸潸。”
(2).道家称 元始天尊 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隋书·经籍志四》:“﹝ 元始天尊 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祥符 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 左承天门 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 朝元殿 ,啟封,号称天书。”《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红楼梦》第八六回:“﹝ 寳玉 ﹞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漢語大詞典》
(2).道家称 元始天尊 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隋书·经籍志四》:“﹝ 元始天尊 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祥符 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 左承天门 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 朝元殿 ,啟封,号称天书。”《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红楼梦》第八六回:“﹝ 寳玉 ﹞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庄严(莊嚴)zhuāng yán
(1).装饰端正。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2).庄重而严肃。《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张天翼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的态度很庄严。”
(3).指文辞典雅庄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
(4).指建筑物壮盛严整。《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
(5).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阿弥陀经》:“ 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6).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於 归化城 立庙,以八寳庄严佛像。”
(7).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见 观自在菩萨 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8).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身体端正,福德庄严。”
(9).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锺动 《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漢語大詞典》
(2).庄重而严肃。《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张天翼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的态度很庄严。”
(3).指文辞典雅庄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
(4).指建筑物壮盛严整。《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
(5).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阿弥陀经》:“ 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6).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於 归化城 立庙,以八寳庄严佛像。”
(7).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见 观自在菩萨 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8).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身体端正,福德庄严。”
(9).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锺动 《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漢語大詞典》
土木 tǔ mù
(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国语·晋语九》:“志有之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胜,臣惧其不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起土木於凌霄,构丹緑於棼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务农》:“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清 刘大櫆 《游万柳堂记》:“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2).指坟墓和棺材。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3).谦辞,用作自称。语本《论语·公冶长》:“ 宰予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 予 与何诛?’”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博》:“赠我百餘言,升堂出而示。土木朽且陋,黼黻谬增賁。”
(4).地名。《明通鉴·英宗正统十四年》:“辛酉,车驾至 土木 。”参见“ 土木堡 ”。 ——《漢語大詞典》
(2).指坟墓和棺材。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3).谦辞,用作自称。语本《论语·公冶长》:“ 宰予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 予 与何诛?’”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博》:“赠我百餘言,升堂出而示。土木朽且陋,黼黻谬增賁。”
(4).地名。《明通鉴·英宗正统十四年》:“辛酉,车驾至 土木 。”参见“ 土木堡 ”。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名-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