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缀曲唯同病,论诗固解颐。

刘汶元代〕《言志叙交四十韵答欧阳元翁

滚滚沧江去,茫茫暗谷移。黑头那敢恃,华发会相欺。

遂起纷如叹,能忘逝者悲。著书谁发愤?追古独忘疲。

讲授尝佔毕,研穷几下帷。群经元奥妙,百氏苦支离。

索隐妨修业,谈经失秉彝。反身惟一理,遵道岂多歧。

新意方来际,陈言尽去时。夏虫冰莫讶,越犬雪休疑。

浮世春荣过,幽园夕秀迟。后凋终有待,直养可容亏。

向使常流混,宁逃具眼嗤。投閒欣事省,扫迹畏人知。

环堵差堪恋,长沙去若为。趋庭因泮藻,赠客且江蓠。

回顾皋比冷,还思宝玦遗。羁愁生雨外,乡梦落天涯。

每慨渊明菊,将寻绮季芝。未谐莱氏隐,频念鹿门期。

友谊今踰薄,儒流子尚奇。刚肠俱比石,末俗竟如脂。

缀曲唯同病,论诗固解颐。率更仍翰墨,六一再文辞。

解接家声远,兼扶士气衰。埙篪参雅奏,椿桂亚高枝。

正始音能续,元和脚肯随。浑雄亲汉魏,绮靡却陈隋。

浪许鲲鱼舞,云看骏马驰。驽骀羞抗臆,鳅鳝愧扬鬐。

不尽沙金拣,犹□璞玉治。受辛惊绝倡,胜己辱先施。

欧冶加锋锷,刘墙力塈茨。吾侪非敢傲,儿辈自宜麾。

学要千年蕴,名须万古垂。匪徒攀屈宋,深望溯濂伊。

天运流无息,人生志勿卑。操怜松郁郁,节抚竹猗猗。

尽拟泠风脚,何曾俗骨医。煎胶得麟凤,岁晚愿深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同病解颐

缀 ( 綴 ) zhuì
缀 [ zhuì ]
  1. 缝:补~。~上几针。
  2. 连接:连~。~文(即作文章)。~辞。~集。~辑。笔不停~。
  3. 装饰:点~。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唯 wéi《國語辭典》

唯 [ wéi ]

  1. 独、只有。《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通「惟」。
  2.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4.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1. 虽。《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通「惟」。
  1. 发语词,无义。《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通「惟」、「维」。

唯 [ wěi ]

  1.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同病 tóng bìng
(1).患同一疾病。《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张茜 《陈毅同志诗词选集编成题后》诗之一:“同病堪悲惟自勉,理君遗作见生平。”
(2).比喻遭遇相同。 唐 杜甫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窜身来 蜀 地,同病得 韦郎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方同病,詎忍波累?”
(3).指遭际相同者。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参见“ 同病相怜 ”。
(4).有同样毛病、缺点。 明 李贽 《与弱侯书》:“今兄之认真,未免与僕同病,故敢遂以此説进。”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固 gù《國語辭典》

固 [ gù ]

  1. 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 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1. 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2. 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4.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
  1.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解颐(解頤)jiě yí
谓开颜欢笑。语出《汉书·匡衡传》:“无説《诗》, 匡 鼎 来; 匡 説《诗》,解人颐。” 唐 杜甫 《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诙谐本色》:“詼谐词语必须本地风光,方可解颐喷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备考:“近忽于《扬州日报》封面,刊登“ 朱某 求婚广告”一则,语多兴趣,阅者靡不解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