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公亦复加靳惜,阔著湖水无边涯。

释居简宋代〕《国清寺绝顶更好亭下古梅

花开更好亭前枝,亭曰更好花更奇。我犹未到春已到,春不到此将焉归。

千山万山俨环抱,一树两树藏嵚𡼭。晓妆弗受朱粉污,老去自著莓苔衣。

澹交霜髯与苍玉,雅宜茅舍横疏篱。云英风味有馀裕,石鲸鳞甲饶华滋。

恍然罗浮月中见,髿髿绀发森冰肌。又如大窖冻不死,凛凛素节无瑕疵。

纷纷红紫不解事,与春角逐何迟迟。待文作兴不足道,凡民碌碌终奚为。

孤芳拔俗千万丈,未暇相与论襟期。贞姿皓态美无度,幽意独许鲜风知。

悠然凭高一披拂,僧窗处处开晴霏。窗间跏趺拥风叶,照几碧眸岩电驰。

渊渊方寸湛古井,一沤不动清涟漪。天香閟此无尽藏,潜于鼻观通几微。

水流山空但自笑,理与神遇端如斯。乡来孤山水清浅,龟肤鹤膝相参差。

青铜盘屈破香雪,紫铁矫揉骈明玑。膏肓泉石政为此,冠冕草木今其谁。

天公亦复加靳惜,阔著湖水无边涯。八篇只遣处士赋,一点不放红尘飞。

是中泉石固深秀,惜欠晴湖山四围。客如我辈亦不恶,拟赓疏影横斜诗。

后车合改效颦辙,亦若佩弦仍佩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公亦复靳惜湖水无边

天公 tiān gōng
天。以天拟人,故称。《尚书大传》卷五:“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 宋 陆游 《残雨》诗:“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都是天公默佑我们,闔家都该办注名香达谢上苍。” 郭小川 《昆仑行》:“只有寂寞的天公呵,肯与 昆仑山 作伴。”  ——《漢語大詞典》
亦复(亦復)yì fù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漢語大詞典》
加 jiā《國語辭典》

加 [ jiā ]

  1. 算法上,指两个数目的结合。如:「三加五等于八。」
  2. 将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如:「花生米加豆腐干,滋味胜火腿。」《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轭。」
  3. 置(刑)​或施(恩)​。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宋·欧阳修〈泷冈阡表〉:「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4. 增益。如:「增加」、「加股」。《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唐·韩愈〈答李翊书〉:「加其膏而希其光。」
  5. 参见「加以 」条。
  1. 更。《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参见「加法 」条。
  2. 姓。如汉代有加特奴。
靳惜 jìn xī
(1).吝啬;吝惜;珍惜。 宋 苏轼 《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上户有米者,皆靳惜而不肯出,其势非大出官米,不能救此患。” 明 方孝孺 《答许廷慎书》:“斯文世以为细事,然最似为天所靳惜,其赋於人也,銖施两较,不肯多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綑负送之。’”
(2).怜惜。《清史稿·仁宗纪》:“近日 寳坻 、 山阳 二案,竟谋毙持正委员,岂可不加以惩治,非有所靳惜也。”  ——《漢語大詞典》
阔 ( 闊 ) kuò
阔 [ kuò ]
  1.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步。高谈~论。海~天空。
  2. 富有,豪奢:~气。~绰。
  3. 粗疏,不细密:~略。~达。疏~。
  4. 离别,分离:~情。久~。叙~。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1.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3.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4.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1.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2.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1.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1.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3.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1.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1.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2.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3.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4.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5.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1.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3.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1.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2.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3.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4.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1.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1.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2. 受。如:「著风」、「著凉」。
  3. 发生。如:「著急」、「著慌」。
  1.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湖水
唐 戴叔伦 送独孤𢚕还京 湖水两重山万里,定知行尽到京师。
唐 陈羽 隐居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 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吴山雁到稀。
元 倪瓒 寄顾仲瑛 衰柳半敧湖水碧,浊醪犹趁菊花黄。  ——《骈字类编》
无边(無邊)wú biān
(1).没有边际。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大 晋 重基,先承孝治,惠同天地,覆养无边。”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郝经 《沙洲夜泊》诗:“天连平 楚 无边阔, 河 入长 淮 彻底浑。”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无边的大地覆盖着白雪,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春天。”
(2).犹无数,无穷。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想 汉 家宫中,无边宫女,就与俺一个,打甚不紧?”  ——《漢語大詞典》
涯 yá《國語辭典》

涯 [ yá ]

  1. 水边。《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汉·王充《论衡·验符》:「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2. 边际。《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 极限。《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宋·苏轼〈答李方叔〉:「某以虚名过实,士大夫不察,责望逾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