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动-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园 ( 園 ) yuán
园 [ yuán ]
-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
-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
-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名-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卉 huì《國語辭典》
卉 [ huì ]
名- 草类植物的总称。如:「奇卉」、「花卉」。《尔雅·释草》:「卉,草。」晋·郭璞·注:「卉,百卉总名。」《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律 lǜ《國語辭典》
律 [ lǜ ]
名- 法令、法则。如:「法律」。《易经·师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
- 格式、规则。如:「定律」、「格律」。《淮南子·览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阳律。如:「律吕」。
- 节奏。如:「旋律」、「音律」、「韵律」。
- 律诗的简称。如:「五律」、「七律」。
- 姓。如汉代有律子公。
- 约束。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韩非子·难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则是皆无贞廉也。」《金史卷一一○·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 效法、遵守。《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唐·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 山势高大险峻。参见「[[律律]]」条。
残 ( 殘 ) cán
残 [ cán ]
- 害,毁坏:~害。摧~。
-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 凶恶:~忍。~酷。凶~。
无射(無射)wú yì
(1).不厌。《诗·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郑玄 笺:“射,厌也。” 陆德明 释文:“射,音亦。” 汉 蔡邕 《司空袁逢碑》:“信可谓兼三才而该刚柔,无射于人斯矣。”
(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阴历九月。《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郑玄 注:“无射阳声之下也。”《史记·律书》:“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故曰无射。其於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也,故曰戌。” 唐 张说 《九日陪登高》诗:“重阳初啟节,无射正飞灰。”参见“ 十二律 ”。
(3). 周景王 所铸钟名。后亦泛指大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 杜预 注:“ 周景王 也。无射,鐘名,律中无射。”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命彼鼓延,铸斯无射。” ——《漢語大詞典》
(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阴历九月。《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郑玄 注:“无射阳声之下也。”《史记·律书》:“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故曰无射。其於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也,故曰戌。” 唐 张说 《九日陪登高》诗:“重阳初啟节,无射正飞灰。”参见“ 十二律 ”。
(3). 周景王 所铸钟名。后亦泛指大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 杜预 注:“ 周景王 也。无射,鐘名,律中无射。”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命彼鼓延,铸斯无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