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履霜 lǚ shuāng
(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晋 潘岳 《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 履霜坚冰 ”。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范文正公 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 范履霜 。”参见“ 履霜操 ”。 ——《漢語大詞典》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 履霜坚冰 ”。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范文正公 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 范履霜 。”参见“ 履霜操 ”。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知琴
琴史蔡文姬年六岁时父中郎于夜中鼓琴弦绝文姬曰第二弦中郎复故断一弦以问之文姬言是第四弦中郎云偶得之耳文姬曰季札观吴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不竞由此观之何为不知 ——《分类字锦》
操 cāo《國語辭典》
操 [ cāo ]
动- 持、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汉·王充《论衡·感虚》:「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瞋目而麾之。」
- 掌握。《商君书·弱民》:「主变事能得齐国守安,主操权利。」
- 驾驶。《庄子·达生》:「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 从事。如:「重操旧业」。《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 训练、锻炼。如:「操兵演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马过处,鸡犬无声,好不肃静。」
- 使用某种语言或口音说话。如:「操英语」、「操北方口音」。
- 一种经过设计,用来锻炼体力的运动。如:「体操」、「早操」、「暖身操」、「健美操」。
- 品格、德行。如:「节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 琴曲。《列子·汤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红楼梦·第八七回》:「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
- 姓。如明代有操钦。
操 [ cào ]
- (一)之又音。
立雪 lì xuě
(1).禅宗二祖 慧可 为求其师 达摩 广度众生而彻夜坚立大雪中,及晓,积雪过膝,师甚感动。事见《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后遂以“立雪”为僧人精诚求法之典故。 唐 贾岛 《送金州鉴周上人》诗:“ 峨嵋 省春上,立雪指流沙。”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若夫顺风立雪,头面顶礼,咨请参扣,固非可一隅尽也。”
(2). 北宋 儒生 杨时 、 游酢 往见其师 程颐 ,值 颐 瞑目久坐,二人侍立不去, 颐 既觉,门外雪已盈尺。事见《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后以“立雪”为敬师笃学之典故。 明 李东阳 《再用韵示兆先》:“莫倚家风比 谢 王 ,正须立雪似 游 杨 。” 清 赵翼 《可型内弟罢官归》诗:“臺有歌风迹,门多立雪人。” ——《漢語大詞典》
(2). 北宋 儒生 杨时 、 游酢 往见其师 程颐 ,值 颐 瞑目久坐,二人侍立不去, 颐 既觉,门外雪已盈尺。事见《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后以“立雪”为敬师笃学之典故。 明 李东阳 《再用韵示兆先》:“莫倚家风比 谢 王 ,正须立雪似 游 杨 。” 清 赵翼 《可型内弟罢官归》诗:“臺有歌风迹,门多立雪人。”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问话(問話)wèn huà
查问;询问。《红楼梦》第一回:“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 茅盾 《子夜》五:“ 吴荪甫 这才记起叫这 屠维岳 来问话。”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 乐华 对于 大文 这带着稚气的问话发笑了。” ——《漢語大詞典》
头 ( 頭 ) tóu/tou
头 [ tóu ]
-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 首领:~子。~目。
- 方面:他们是一~的。
-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