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物情舒在阳,时令弘至仁。

权德舆唐代〕《奉和圣制中和节赐百官宴集因示所怀

万方庆嘉节,宴喜皇泽均。晓开蓂叶初,景丽星鸟春。
藻思贞百度,著明并三辰。物情舒在阳,时令弘至仁。
衢酒和乐被,薰弦声曲新。赓歌武弁侧,永荷玄化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物情时令至仁

物情 wù qíng
(1).物理人情,世情。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唐 孟浩然 《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华亭 王文恭 公宽然长者,于物情多所未諳。”
(2).物的情状。 唐 刘威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 清 俞国贤 《与史文兹饮月下》诗:“物情犹惜晚,吾鬢已成翁。”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
(3).众情,民心。《后汉书·爰延传》:“事多放滥,物情生怨。”《北齐书·段荣传》:“除 山东 大行臺、大都督,甚得物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 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自丁亥有 凌司马 洋山 殴诸生一事,大拂物情。”  ——《漢語大詞典》
舒 shū《國語辭典》

舒 [ shū ]

  1. 伸展。如:「舒手舒脚」、「舒眉弄眼」。
  2. 宣泄、抒发。如:「舒怀」。《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忱菀而莫达。」《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1. 迟缓、从容不迫。《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唐·柳宗元〈游黄溪记〉:「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2. 安适、舒畅。如:「舒泰」、「舒服」。《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1. 姓。如唐代有舒元舆。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时令(時令)shí lìng
(1).犹月令。古时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飭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孙希旦 集解引 吴澄 曰:“时令,随时之政令。”《后汉书·明帝纪》:“班时令,勑羣后。” 李贤 注:“时令谓月令也,四时各有令。”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顺阴阳,布时令,陈肃圣哲谋,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
(2).季节。 唐 白居易 《赠友》诗之一:“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喫杯雄黄酒应应时令,我这酒淡,不妨事。”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这点难过是由原始人类传下来的,遇到一定的时令就和花儿一样的往外吐叶发芽。”
(3).方言。时令病。如:闹时令。
(4).图书分类目录名。 宋 以前有关时令的书籍,都入子部农家,但诸书所载,上自国家典制,下至民间风俗,不仅仅限于农事,故《中兴馆阁书目》,另列时令一类。 清 代修《四库全书》,沿用 宋 人旧例,仍立时令一目。  ——《漢語大詞典》
弘 hóng《國語辭典》

弘 [ hóng ]

  1. 广大。如:「弘愿」。《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多写几个弘誓愿,鬼门关上若相逢。」
  1. 扩大、发扬。晋·陆机〈赠弟士龙诗〉:「非德莫懃,非道莫弘。」《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故道德之旨未弘,而锲薄之风先摇。」
  1. 姓。如汉代有弘恭。
至仁 zhì rén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