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王建唐代〕《舞曲歌辞。独漉歌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
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

乌 ( 烏 ) wū
乌 [ wū ]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
  2. 黑色的:~亮。~云。
  3. 无,没有:化为~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
  5. 同“呜”,呜乎。
  6. 姓。
日中 rì zhōng
(1).正午。《左传·昭公元年》:“ 叔孙 归, 曾夭 御 季孙 以劳之。旦及日中不出。” 杨伯峻 注:“ 季孙 以旦至 叔孙 家,候至中午, 叔孙 仍不出户接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穰苴 既辞,与 庄贾 约曰:‘旦日日中会於军门。’”《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交传与他,我明日日中过来。”
(2).指从天亮到正午的半天时间。《荀子·议兵》:“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梁启雄 释引 俞樾 曰:“日中者,自旦至於日中,盖半日而趋百里也。”《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3).指春分、秋分。《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孔 传:“日中,谓春分之日。”《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杜预 注:“日中,春、秋分也。” 孔颖达 疏:“中者,谓日之长短与夜中分,故春秋二节谓之春分、秋分也。《释例》曰:春秋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
(4).中午阳光强烈,比喻事物光明昌盛。 汉 焦赣 《易林·升之履》:“日中明德,盛兴两国。”
(5).犹日内。 苏曼殊 《与刘三书》:“《云使》乃梵土诗圣 迦梨达奢 所著长篇敍事诗,如此土《离骚》者,奈弟日中不能多所用心,异日或能勉译之也。”  ——《漢語大詞典》
鹤露(鶴露)hè lù
白露以后的露水。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武陵王赉绢启》:“遂使鹤露宵凝,轻絺立变;鴈风朝急,治服成温。” 清 王宾 《祝英台近·秋思》词:“咽蝉风,飘鹤露,寂寞红兰渡。”参见“ 鹤警 ”。  ——《漢語大詞典》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1.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2.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3. 姓。如汉代有宿详。
  1.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2.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3.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1.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2.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3. 前世的。如:「宿缘」。
  4.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1.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2.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1.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1.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黄河 huáng hé
中国 第二大河。上源 卡日曲 出 青海省 巴颜喀拉山脉 各姿各雅山 麓,东流经 四川 、 甘肃 、 宁夏 、 内蒙古 、 陕西 、 山西 、 河南 等省区,在 山东省 北部入 渤海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明史·河渠志一》:“ 黄河 ,自 唐 以前,皆北入海。” 魏巍 《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你还会看见 黄河 ,奔腾不羁的 黄河 。”  ——《漢語大詞典》
水直
唐 王建 舞曲歌辞 独漉歌 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骈字类编》
人心 rén xīn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梅尧臣 《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自 郑 王 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