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白居易唐代〕《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卢橘山雨栟榈水风

卢橘(盧橘)lú jú
(1).金橘的别称。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 宋 姜夔 《一萼红》词序:“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金橘》:“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
(2).指枇杷。 宋 苏轼 《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 王十朋 集注引 师尹 曰:“《谈助》云:‘卢橘,枇杷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岭 外以枇杷为卢橘子,故 东坡 云:‘卢橘梅梅次第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卢橘》:“世人多用卢橘以称枇杷。”  ——《漢語大詞典》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低 dī《國語辭典》

低 [ dī ]

  1. 上下距离小,或离地面近。与「高」相对。如:「低处」、「低空飞过」。《文选·谢朓·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2. 低下。指身分、能力、程度等而言。唐·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3. 价较便宜的。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金橙径〉诗:「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4. 形容兴趣不高或情绪不好。如:「只要下雨天,我出门的兴致就低了。」、「自从落榜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
  5. 形容声音很小。如:「你说话的声音太低了,别人可能听不清楚。」
  1. 俯、向下弯。如:「低身」、「低头不语」。
  2. 放低、垂落。《文选·谢惠连·雪赋》:「愿低帷以昵帎,念解珮而褫绅。」唐·李端〈代弃妇答贾客〉诗:「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1. 低矮的。如:「夜幕低垂」、「黄昏时,太阳低悬在海平面上。」
  2. 轻声的。宋·姜夔〈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山雨
唐 宋之问 度大庾岭 其一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南北朝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 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
唐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 宫槐陌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唐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唐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唐 无可 经贞女祠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
唐 阎宽 松滋江北阻风 江风久未歇,山雨复相仍。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周朴 送梁道士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唐 周繇 登甘露寺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 其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韩偓 雨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宋 苏轼 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金 李俊民 集古 江村 夜添山雨作江声,绿暗红藏江上村。
元 周权 次韵古琴上人 泉冰冬涧涩,山雨夜钟沈。
元 倪瓒 赋德机徵君荆南精舍图 夏果落山雨,春衣染夕岚。
明 张羽 酒醒闻雨 微醉易成醒,起闻山雨度。  ——《骈字类编》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栟榈(栟櫚)bīng lǘ
亦作“ 栟閭 ”。
(1).木名。即棕榈。 汉 张衡 《南都赋》:“楈枒栟櫚,柍柘檍檀。” 明 徐渭 《海樵山人新构》诗:“衡门夹栟櫚,卑池注微泻。”
(2).指棕毛。《三国志·吴志·董袭传》:“ 权 讨 黄祖 , 祖 横两蒙衝挟守 沔口 ,以栟閭大紲繫石为矴……军不得前。”《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木为城,虽大屋亦覆以栟櫚。” 宋 陆游 《新制小冠》诗:“悠然顾影成清啸,新制栟櫚二寸冠。”  ——《漢語大詞典》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1. 「協 」的異體字。
战 ( 戰 ) zhàn
战 [ zhàn ]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
  3. 发抖:~抖。寒~。胆~心惊。
  4. 姓。
水风(水风)
唐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 扬旌川色暗,吹角水风寒。
唐 李贺 江南弄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 水风摇綵旆,堤柳引鸣驺。
唐 李商隐 所居 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 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
宋 李觏 寄题廖说蒙亭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元 杨维桢 题柳风芙月亭诗卷 秋轮轧露春云热,水风杨柳芙蓉月。
《韵府拾遗 东韵》:温庭筠词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骈字类编》
凉 ( 涼 ) liáng/liàng《國語辭典》
  1. 「凉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