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舒元舆〔唐代〕《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寂寞因成诗寄之》
十年一相见,世俗信多岐。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
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
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陶然叩寂寞,再请吟清诗。
得意且忘言,何况竹与丝。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肢。
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
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
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
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陶然叩寂寞,再请吟清诗。
得意且忘言,何况竹与丝。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肢。
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
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河(長河)cháng hé
(1).长的河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怨復怨兮远山曲,去復去兮长河湄。”
(2).借喻漫长的发展过程。如:历史的长河。
(3).指天河、银河。《文选·谢庄〈月赋〉》:“列宿掩縟,长河韜映。” 吕向 注:“列星天河,皆韜掩光彩也。”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 李贺 《有所思》诗:“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
(4).指 黄河 。 汉 应玚 《别诗》之二:“浩浩长 河 水,九折东北流。”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 河 落日圆。” 清 谭嗣同 《出潼关渡河》诗:“ 崤 函 罗半壁, 秦 晋 界长 河 。” ——《漢語大詞典》
(2).借喻漫长的发展过程。如:历史的长河。
(3).指天河、银河。《文选·谢庄〈月赋〉》:“列宿掩縟,长河韜映。” 吕向 注:“列星天河,皆韜掩光彩也。”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 李贺 《有所思》诗:“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
(4).指 黄河 。 汉 应玚 《别诗》之二:“浩浩长 河 水,九折东北流。”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 河 落日圆。” 清 谭嗣同 《出潼关渡河》诗:“ 崤 函 罗半壁, 秦 晋 界长 河 。” ——《漢語大詞典》
卷云(卷雲)juǎn yún
(1).卷状的云。
(2).一种白色透光,带有柔丝光泽的个体分散的云。一般出现于五千米以上高空。 ——《漢語大詞典》
(2).一种白色透光,带有柔丝光泽的个体分散的云。一般出现于五千米以上高空。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名-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名-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名- 之语音。
凝碧 níng bì
浓绿。 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诗:“韵磬叩凝碧,鏘鏘彻巖幽。”《云笈七籤》卷七五:“其色凝碧,洞彻清明。”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漢語大詞典》
无瑕(無瑕)wú xiá
指玉上没有斑点。比喻没有缺点或毛病。《左传·闵公元年》:“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淮南子·精神训》:“审乎无暇,而不与物糅。” 唐 欧阳詹 《秋月赋》:“临照者足以倣有德之君,洁白焉宜将匹无瑕之士。”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佩服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他的眼里,除了一点倔强、冷酷之外,是一个无瑕的男子。” ——《漢語大詞典》
疵 cī《國語辭典》
疵 [ cī ]
名- 毛病、缺点。如:「吹毛求疵」、「瑕疵」。《韩非子·大体》:「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
- 苛求、责备。《荀子·不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汉书·卷七○·陈汤传》:「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疵 [ cí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