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芊芊 qiān qiān
(1).草木茂盛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 唐 张聿 《馀瑞麦》诗:“仁风吹靡靡,甘雨长芊芊。”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 稽山 路远,嘆长亭縹緲,芳草芊芊。”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芊芊的碧草踏在脚上软软的,正像吃樱花糖。”
(2).苍翠,碧绿。《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巔,肃何芊芊。”一本作“ 千千 ”。 李善 注:“千千,青也。千、芊古字通。” 李周翰 注:“芊芊,山色也。”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麦穗黄剪剪,豆苗緑芊芊。”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帝城佳气接烟霞,草色芊芊紫陌斜。” 冰心 《往事二》十:“芊芊无际的山坡上,开了万树不知名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花。” ——《漢語大詞典》
(2).苍翠,碧绿。《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巔,肃何芊芊。”一本作“ 千千 ”。 李善 注:“千千,青也。千、芊古字通。” 李周翰 注:“芊芊,山色也。”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麦穗黄剪剪,豆苗緑芊芊。”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帝城佳气接烟霞,草色芊芊紫陌斜。” 冰心 《往事二》十:“芊芊无际的山坡上,开了万树不知名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花。”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动-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动-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名-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北篱(北篱)
薛能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见南至下 ——《骈字类编》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