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王孙(王孫)wáng sūn
(1).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 楚 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 启 之愿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夫之 通释:“王孙,隐士也。 秦 汉 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唐 杜甫 《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王孙綺席倒金尊,美女红炉添兽炭。”
(2).旧时对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贞 索隐引 刘德 曰:“ 秦 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文选·左思〈蜀都赋〉》:“有 西蜀 公子者,言於 东吴 王孙。” 李善 注引 张华 《博物志》:“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 宋 苏轼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3).人名。指 卓王孙 。 汉 临邛 人,家巨富。《文选·左思〈蜀都赋〉》:“若夫 王孙 之属, 郤公 之伦,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刘逵 注:“ 王孙 , 卓王孙 也。”
(4).人名。指 汉 杨王孙 。 宋 苏轼 《赠章默》诗:“难从 王孙 裸,未忍 夏后 堲。” 李厚 注:“ 前汉 杨王孙 ,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5).植物名。黄孙的别名。
(6).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7).猴的别称。 汉 王延寿 《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 蒋之翘 辑注:“王孙,猴也,状似愁胡。”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 霞客 ﹞以山魅、木客、王孙、玃父为伴侣。”
(8).蟋蟀的别名。《周礼·考工记·梓人》“以注鸣者” 孔颖达 疏引《方言》:“﹝精列﹞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南楚 之间,或谓之王孙。”按,《方言》“王”作“蚟”。
(9).复姓。 汉 代有 王孙皓 、 王孙卿 、 王孙庆 。 ——《漢語大詞典》
(2).旧时对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贞 索隐引 刘德 曰:“ 秦 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文选·左思〈蜀都赋〉》:“有 西蜀 公子者,言於 东吴 王孙。” 李善 注引 张华 《博物志》:“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 宋 苏轼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3).人名。指 卓王孙 。 汉 临邛 人,家巨富。《文选·左思〈蜀都赋〉》:“若夫 王孙 之属, 郤公 之伦,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刘逵 注:“ 王孙 , 卓王孙 也。”
(4).人名。指 汉 杨王孙 。 宋 苏轼 《赠章默》诗:“难从 王孙 裸,未忍 夏后 堲。” 李厚 注:“ 前汉 杨王孙 ,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5).植物名。黄孙的别名。
(6).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7).猴的别称。 汉 王延寿 《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 蒋之翘 辑注:“王孙,猴也,状似愁胡。”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 霞客 ﹞以山魅、木客、王孙、玃父为伴侣。”
(8).蟋蟀的别名。《周礼·考工记·梓人》“以注鸣者” 孔颖达 疏引《方言》:“﹝精列﹞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南楚 之间,或谓之王孙。”按,《方言》“王”作“蚟”。
(9).复姓。 汉 代有 王孙皓 、 王孙卿 、 王孙庆 。 ——《漢語大詞典》
还是(還是)huán shì
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 五代 齐己 《谢武陵徐巡官远寄五七字诗集》诗:“还是灵龟巢得稳,要须仙子驾方行。”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我的状元分付它:官员相见便没奈何,还是妇女庄家到厅下,十三小杖,把门子打。”
(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然。 前蜀 韦庄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诗:“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过了一月有餘,脱胎换骨,遍身尽生鳞甲,止有一个头,还是人头。” 巴金 《探索集·再读探索》:“我一字一句地翻译 赫尔岑 的回忆录,可是我还是我,并没有变成 赫尔岑 。”
(2).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和“究竟”相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你也要员梦,还是梦见甚底?”《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 蒋门神 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朱三 夫妻接着道:‘列位还是怎么主张?’”
(3).表示转折。而是。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倚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见人説,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4).表示转折。却是。《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当着这样严寒天气,还是满额微汗。”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你莫看她小,小人还是有小心眼哩!”
(5).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如:没想到这事儿还是真难办。
(6).表示希望,含有“这么办比较好”的意思。《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道:‘疎不间亲,还是莫説罢。’”《红楼梦》第五十回:“ 李紈 因説:‘ 綺儿 也不大会做,还是让 琴妹妹 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 秦妈妈 和她商量,还是早点找生活做,或许会好些。”
(7).表示对两种以上事物、情况进行选择。《水浒传》第三九回:“酒保上楼来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清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我们还是即刻动身呢,还是怎样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依你的意见,是互助组好呢,还是单干强?”
(8).与“无论”、“不管”连用,连接列举成分,表示周遍性。《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据晚生想来,无论是和平还是破坏,总要民间有些实力,纔做得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十三章:“无论是左腿还是右腿,每次都是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弹出。” ——《漢語大詞典》
(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然。 前蜀 韦庄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诗:“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过了一月有餘,脱胎换骨,遍身尽生鳞甲,止有一个头,还是人头。” 巴金 《探索集·再读探索》:“我一字一句地翻译 赫尔岑 的回忆录,可是我还是我,并没有变成 赫尔岑 。”
(2).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和“究竟”相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你也要员梦,还是梦见甚底?”《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 蒋门神 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朱三 夫妻接着道:‘列位还是怎么主张?’”
(3).表示转折。而是。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倚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见人説,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4).表示转折。却是。《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当着这样严寒天气,还是满额微汗。”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你莫看她小,小人还是有小心眼哩!”
(5).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如:没想到这事儿还是真难办。
(6).表示希望,含有“这么办比较好”的意思。《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道:‘疎不间亲,还是莫説罢。’”《红楼梦》第五十回:“ 李紈 因説:‘ 綺儿 也不大会做,还是让 琴妹妹 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 秦妈妈 和她商量,还是早点找生活做,或许会好些。”
(7).表示对两种以上事物、情况进行选择。《水浒传》第三九回:“酒保上楼来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清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我们还是即刻动身呢,还是怎样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依你的意见,是互助组好呢,还是单干强?”
(8).与“无论”、“不管”连用,连接列举成分,表示周遍性。《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据晚生想来,无论是和平还是破坏,总要民间有些实力,纔做得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十三章:“无论是左腿还是右腿,每次都是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弹出。” ——《漢語大詞典》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 遭受:~伤。~屈。
- 具有,享有:久~盛誉。
- 欠(钱):~债。
-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佳期 jiā qī
(1).《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王逸 注:“佳谓 湘夫人 也……与夫人期歆饗之也。”后用以指男女约会的日期。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妙会非綺节,佳期乃良年。” 金 刘仲尹 《墨梅》诗:“ 赵郎 爱香人不知, 罗浮山 下有佳期。” 清 陈梦雷 《迢迢牵牛星》诗:“云汉烂清光,佳期渺何许。”
(2).婚期。 明 江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鸯。”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我 闕里侯 今晚的佳期,与世上人的好事,有一半相同,也有一半相反。”
(3).美好的时光。多指同亲友重晤或故地重游之期。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悵何许,泪下如流霰。” 唐 杜甫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诗:“浩荡前后间,佳期赴 荆楚 。” 明 何景明 《泊云阳江头玩月》诗:“佳期邈山岳,端坐令人省。”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六:“待何日,南来度假,佳期再得?” ——《漢語大詞典》
(2).婚期。 明 江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鸯。”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我 闕里侯 今晚的佳期,与世上人的好事,有一半相同,也有一半相反。”
(3).美好的时光。多指同亲友重晤或故地重游之期。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悵何许,泪下如流霰。” 唐 杜甫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诗:“浩荡前后间,佳期赴 荆楚 。” 明 何景明 《泊云阳江头玩月》诗:“佳期邈山岳,端坐令人省。”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六:“待何日,南来度假,佳期再得?” ——《漢語大詞典》
玉马(玉馬)yù mǎ
(1).玉雕的马。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犹 干将 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使捕鼠,金舟不能凌 阳侯 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臣闻雕兽画龙,徒有风云之势;金舟玉马,终无水陆之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济阳消夏录二》:“﹝ 高荣祉 ﹞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
(2).美马。 三国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南唐 成彦雄 《柳枝辞》之一:“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 宋 刘克庄 《菩萨蛮·戏林推》词:“玉鞭鞭玉马,戏走章臺下。”
(3).喻贤臣。《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 宋均 注:“女 妲己 有美色。玉马,喻贤臣;奔,去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龙逄 之怨。” 张铣 注:“玉马,喻贤人也。以喻 东昏 无道,贤人归於 高祖 矣。”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玉马新朝去,铜驼故国怜。”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惊我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马,架上金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间闹。” 元 刘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画簷间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马,戍楼上点点滴滴索命铜壶。”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群音类选·醉花阴·佳遇》:“十指纤纤似藉芽,拨银筝。那玉马,不由我心儿里爱他。”
(6).玉质的筹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閒抛玉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马来,沙涌金鰲动。水天涵上下,浦溆控西东。” ——《漢語大詞典》
(2).美马。 三国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南唐 成彦雄 《柳枝辞》之一:“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 宋 刘克庄 《菩萨蛮·戏林推》词:“玉鞭鞭玉马,戏走章臺下。”
(3).喻贤臣。《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 宋均 注:“女 妲己 有美色。玉马,喻贤臣;奔,去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龙逄 之怨。” 张铣 注:“玉马,喻贤人也。以喻 东昏 无道,贤人归於 高祖 矣。”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玉马新朝去,铜驼故国怜。”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惊我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马,架上金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间闹。” 元 刘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画簷间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马,戍楼上点点滴滴索命铜壶。”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群音类选·醉花阴·佳遇》:“十指纤纤似藉芽,拨银筝。那玉马,不由我心儿里爱他。”
(6).玉质的筹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閒抛玉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马来,沙涌金鰲动。水天涵上下,浦溆控西东。” ——《漢語大詞典》
追游(追遊)zhuī yóu
亦作“ 追游 ”。
(1).寻胜而游;追随游览。 唐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 白尚书 为少傅,分务 洛师 ,情兴高逸,每有云泉胜境,靡不追游。” 宋 贺铸 《沁园春·念离群》词:“载酒追游,联鑣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山中杂兴》曲:“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明 何景明 《游郭氏山亭》诗:“旧日追游地,新年此度过。”
(2).追随游宦。 唐 顾况 《酬漳州张九使君》诗:“无阶承明庭,高步相追游。” ——《漢語大詞典》
(1).寻胜而游;追随游览。 唐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 白尚书 为少傅,分务 洛师 ,情兴高逸,每有云泉胜境,靡不追游。” 宋 贺铸 《沁园春·念离群》词:“载酒追游,联鑣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山中杂兴》曲:“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明 何景明 《游郭氏山亭》诗:“旧日追游地,新年此度过。”
(2).追随游宦。 唐 顾况 《酬漳州张九使君》诗:“无阶承明庭,高步相追游。” ——《漢語大詞典》
日渐(日漸)rì jiàn
(1).每天渐进。《庄子·人间世》:“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 成玄英 疏:“日将渐积之德,尚不能成,况乎鸿范圣明,如何可望也!” 北魏 宗钦 《赠高允诗》之六:“山降则谦,含柔为信。林崇日渐,明升斯进。”
(2).一天一天慢慢地;逐渐。《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虎臣 初时并不阻当,行了数日,嫌他行李太重,担悮行期,将他童僕辈日渐赶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漢語大詞典》
(2).一天一天慢慢地;逐渐。《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虎臣 初时并不阻当,行了数日,嫌他行李太重,担悮行期,将他童僕辈日渐赶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漢語大詞典》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名-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 西班牙的簡稱。
-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