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常寂寥,人间自离别。
皎然〔唐代〕《酬李司直纵诸公冬日游妙喜寺题照、昱二上人房…述》
达贤贵贞隐,常惧迹不灭。遂与永公期,遗身坐林樾。
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绝。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
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林下常寂寥,人间自离别。
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绝。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
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林下常寂寥,人间自离别。
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林下 lín xià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 泗 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漢語大詞典》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漢語大詞典》
常寂
曹松诗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韵府拾遗 锡韵》
寥 liáo《國語辭典》
寥 [ liáo ]
形- 冷清、寂静。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唐·王建〈故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稀疏。如:「寥若晨星」。晋·周祇〈枇杷赋〉:「望之冥蒙,即之疏寥。」《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唐·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
- 高远、空旷。《楚辞·屈原·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 姓。如明代有寥贵。
人间(人間)rén jiān
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离别(離别)lí bié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陆龟蒙 《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