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灵山说后始传来,

齐己唐代〕《赠念《法华经》僧

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念经念佛能一般,
爱河竭处生波澜。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
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沈檀卷轴宝函盛,
薝卜香熏水精记。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干。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捶打红琅玕.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
朵朵似君心地白。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
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灵山说后始传来,
闻者虽多持者少。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舜弦和雅熏风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争不遣碧空中有龙来听,有鬼来听。亦使人间闻者敬,
见者敬。自然心虚空,性清净。此经真体即毗卢,
雪岭白牛君识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灵山

灵山(靈山)líng shān
(1).道家指 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 灵山 。” 吕向 注:“ 灵山 ,海中 蓬莱山 。”
(2).指传说中的 昆仑山 曾城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 曾城 ,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逯钦立 校注:“ 灵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昆仑山 。 南朝 梁 沈约 《锺山》诗:“ 灵山 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锺山 , 昆仑山 的别名。参见“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灵鹫山 的简称。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 灵山 羣。”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 彭泽 因家凡几世, 灵山 预会是前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 灵山 ,岂可不朝我佛。”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 灵山 ,即 灵鷲山 ,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饶县 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灵山 在 信州 上饶县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旧壤,境带灵山,自狩 巴 梁 ,屡照感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 唐 刘斌 《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 云阴远, 香炉 烟气多。”  ——《漢語大詞典》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