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

毛文锡五代〕《中兴乐

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翠鬟女,相与,共淘金¤
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鸾舞。丝雨,隔荔枝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豆蔻花繁烟艳丁香同心

豆蔻(荳蔻)dòu kòu
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 岭 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唐 杜牧 《赠别》诗:“娉娉嬝嬝十三餘,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蓆,豆蔻花间趖晚日。” 宋 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 巫山 ,但豆蔻含胎可怜。”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植物名。又称“草荳蔻”、“白荳蔻”。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有芳香气味。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漢語大詞典》
花繁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
唐 卢纶 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 泉急鱼依藻,花繁鸟近人。
唐 杜甫 甘园 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
唐 曹邺 贵宅 公子厌花繁,买药栽庭内。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 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
元 马祖常 猗绿园 池曲波涛小,花繁雾雨蒸。  ——《骈字类编》
烟艳(煙豔)yān yàn
亦作“烟艳”。 指明媚的春光。 五代 齐己 《题南平后园牡丹》诗:“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 前蜀 毛文锡 《中兴乐》词:“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  ——《漢語大詞典》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丁香 dīng xiāng
(1).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在热带地方。花供药用,种子可榨丁香油,做芳香剂。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 唐 杜甫 《江头五咏·丁香》诗:“丁香体柔软,乱结枝犹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丁香》﹝释名﹞引 陈藏器 曰:“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春季开,有香味。花冠长筒状,果实略扁。多生在我国北方。供观赏,嫩叶可制茶。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怅怅词》:“芍药风流可赐菲,丁香年少宜衣紫。”
(3).指这种植物的花。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窗外正开着深紫色的一树丁香,窗内挂着一只铜丝笼子。”
(4).借喻女人的舌头。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丁香笑吐舌尖儿送。”《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吐出丁香送郎口,只见牙关紧咬难开,摸着遍身冰冷。”
(5).指丁香花状的耳饰。《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第二件是耳上环儿。此乃女子平常日时所戴,爱轻巧的,也少不得戴对丁香儿。”《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 吴银儿 ﹞耳边戴着金丁香儿,上穿白綾对衿袄儿。”
(6).指丁香花状的纽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  ——《漢語大詞典》
软 ( 軟 ) ruǎn
软 [ ruǎn ]
  1. 柔,与“”相对:柔~。~席。~卧。~缎。~话(温和的话)。~绵绵。
  2. 懦弱:~弱。欺~怕硬。
  3.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耳~。
  4.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磨()。~禁。~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5. 没有气力:两腿发~。货色~。工夫~。
  6. 姓。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1. 系(),绾(wǎn ):~网。~绳。~扎。
  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结 [ jiē ]
  1.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同心 tóng xīn
(1).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杜甫 《提封》诗:“提封 汉 天下,万国尚同心。”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