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别:画阁萧疏,那里也玉堂人物,间别来音信全无。
怨别
画阁萧疏,那里也玉堂人物,间别来音信全无。拆鸾凰,分莺燕,生离开比目。闷恹恹瘦损肌肤,粉慵施朱唇懒注。
【醉春风】这些时缕带尽了三分,罗裙掩过半幅。临行时曾说几时回,我与你数,数。去时节正遇着春分,回来时必然夏至,到如今又过了秋暮。
【醉高歌】更阑香冷金炉,夜静灯残画烛。今宵有梦归何处,那里也吹箫伴侣?
【红绣鞋】愁寂寞萦牵肠肚,病恹恹瘦损了身躯,则我这鬓云松意懒甚时梳。茶饭上无些滋味,针指上减了些工夫,尘蒙了七弦琴冷了雁足。
【普天乐】意徘徊,心忧虑。知他在科场应举。翰院迁除?峥嵘在画阁中,显耀在兰堂处。闪的人冷冷清清捱朝暮,想薄情负我何辜?扑籁籁两行泪珠,闷恹恹九分病苦,气丝丝一口长吁。
【上小楼】也是我今生分福,多管是前生合注。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不弱如待月张生,偷香韩寿,谒浆崔护?则我这孤辰运命该天数。
【幺篇】愁和闷眼倦升,闷和愁眉怎舒?愁的是情思昏昏,神魂飘荡,鬼病揶揄。闷连着华狱三峰,巫山十二,黄河九曲,则我这骨捱捱命归泉路。
【十二月】四时景光阴迅速,更和这秋景萧疏。疏剌剌风摇翠竹,淅零零雨洒苍悟。画檐间玎玎当当铁马,戍楼中滴滴点点铜壶。
【尧民歌】呀,我恰才望夫山上问个实虚,他可在竹林寺里寄情书?多管在秦楼谢馆笑欢娱,柳陌花街恋娇姝。踌橱,薄情忒狠毒,因此上扯碎了姻缘簿。
【耍孩儿】赶苏卿何处双通叔?到做了三不归离魂倩女。想当日碧桃花下风鸾雏,山和水阻隔着万里程途。山隐隐绕天涯怎觅青鸾信?水茫茫淹海角难寻锦鲤书,两般儿无归路。桃源洞墨云荏苒,武陵溪烟水模糊。
【一煞】身似水上萍,命如风内烛,月初圆又被阴云布。蓝桥下水波涛万丈浸了海峤,袄庙火烈焰千层接着太虚,两桩儿本是无情物。玉簪折何时再接,冰弦断甚日重续?
【尾声】汉相如有朝归故乡,卓文君多曾亲见睹?一星星自把衷肠诉。将我这受过的凄凉慢慢的数。
画阁萧疏,那里也玉堂人物,间别来音信全无。拆鸾凰,分莺燕,生离开比目。闷恹恹瘦损肌肤,粉慵施朱唇懒注。
【醉春风】这些时缕带尽了三分,罗裙掩过半幅。临行时曾说几时回,我与你数,数。去时节正遇着春分,回来时必然夏至,到如今又过了秋暮。
【醉高歌】更阑香冷金炉,夜静灯残画烛。今宵有梦归何处,那里也吹箫伴侣?
【红绣鞋】愁寂寞萦牵肠肚,病恹恹瘦损了身躯,则我这鬓云松意懒甚时梳。茶饭上无些滋味,针指上减了些工夫,尘蒙了七弦琴冷了雁足。
【普天乐】意徘徊,心忧虑。知他在科场应举。翰院迁除?峥嵘在画阁中,显耀在兰堂处。闪的人冷冷清清捱朝暮,想薄情负我何辜?扑籁籁两行泪珠,闷恹恹九分病苦,气丝丝一口长吁。
【上小楼】也是我今生分福,多管是前生合注。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不弱如待月张生,偷香韩寿,谒浆崔护?则我这孤辰运命该天数。
【幺篇】愁和闷眼倦升,闷和愁眉怎舒?愁的是情思昏昏,神魂飘荡,鬼病揶揄。闷连着华狱三峰,巫山十二,黄河九曲,则我这骨捱捱命归泉路。
【十二月】四时景光阴迅速,更和这秋景萧疏。疏剌剌风摇翠竹,淅零零雨洒苍悟。画檐间玎玎当当铁马,戍楼中滴滴点点铜壶。
【尧民歌】呀,我恰才望夫山上问个实虚,他可在竹林寺里寄情书?多管在秦楼谢馆笑欢娱,柳陌花街恋娇姝。踌橱,薄情忒狠毒,因此上扯碎了姻缘簿。
【耍孩儿】赶苏卿何处双通叔?到做了三不归离魂倩女。想当日碧桃花下风鸾雏,山和水阻隔着万里程途。山隐隐绕天涯怎觅青鸾信?水茫茫淹海角难寻锦鲤书,两般儿无归路。桃源洞墨云荏苒,武陵溪烟水模糊。
【一煞】身似水上萍,命如风内烛,月初圆又被阴云布。蓝桥下水波涛万丈浸了海峤,袄庙火烈焰千层接着太虚,两桩儿本是无情物。玉簪折何时再接,冰弦断甚日重续?
【尾声】汉相如有朝归故乡,卓文君多曾亲见睹?一星星自把衷肠诉。将我这受过的凄凉慢慢的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动-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 (一)之又音。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画阁(畫閣)huà gé
彩绘华丽的楼阁。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舞曲应令》:“歌声临画阁,舞袖出芳林。” 唐 王建 《宫词》之九:“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 凌烟 画阁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出画阁,向书房,离 楚 岫,赴 高唐 。” ——《漢語大詞典》
萧疏(蕭疏)xiāo shū
亦作“ 萧疎 ”。
(1).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萧条;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漢語大詞典》
(1).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萧条;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漢語大詞典》
那里(那裏)nà lǐ
亦作“ 那里 ”。
(1).疑问代词。什么地方。 宋 周密 《杏花天》词:“一色柳烟三十里,为问春归那里?”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 高唐 梦,苦难成,那里也爱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既没人,这三件物事从那里来?”
(2).用于反问句,意在否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那里到一箇时辰外?”《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正在农忙之际,诸事俱停,那里有什么钱粮完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原来天下有这等奇事,我一向坐在家里,那里得知?” 梁斌 《红旗谱》三三:“ 庆儿 他娘说:‘甭去!那里有那么宗子事?’”
(3).表示不知所措或谦虚的语气。 鲁迅 《热风·无题》:“他说:‘那里那里……’赶紧掣回手去,于是惭愧了。”
亦作“ 那里 ”。 指示比较远的处所。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那里朝日才出,还应先照西楼。”《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张寒晖 《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 东北 松花江 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漢語大詞典》
(1).疑问代词。什么地方。 宋 周密 《杏花天》词:“一色柳烟三十里,为问春归那里?”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 高唐 梦,苦难成,那里也爱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既没人,这三件物事从那里来?”
(2).用于反问句,意在否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那里到一箇时辰外?”《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正在农忙之际,诸事俱停,那里有什么钱粮完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原来天下有这等奇事,我一向坐在家里,那里得知?” 梁斌 《红旗谱》三三:“ 庆儿 他娘说:‘甭去!那里有那么宗子事?’”
(3).表示不知所措或谦虚的语气。 鲁迅 《热风·无题》:“他说:‘那里那里……’赶紧掣回手去,于是惭愧了。”
亦作“ 那里 ”。 指示比较远的处所。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那里朝日才出,还应先照西楼。”《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张寒晖 《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 东北 松花江 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名-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堂人
齐书礼志自今王侯已下冠毕一酌醴以遵古之义醴即用旧文于事为允婚亦依古以卺酌终酳之酒并除金银连锁自馀杂器悉用埏陶堂人执烛足充𤋲燎牢烛华侈亦宜停省 ——《骈字类编》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名-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 寻求。如:「物色」。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别来(别來)bié lái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漢語大詞典》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漢語大詞典》
音信 yīn xìn
音讯;信息。《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红楼梦》第八四回:“ 张 家虽係老亲,但近年来久已不通音信。” 靳以 《别人的故事》:“到我和他们做邻居的时候,他已经两年没有音信了。” ——《漢語大詞典》
全 quán《國語辭典》
全 [ quán ]
形- 完备、不缺。如:「齐全」、「文武双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整个的。如:「全家」、「全人类」、「全神贯注」、「全军覆没」。《汉书·卷五一·枚乘传》:「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
- 皆、都。如:「全自动化」、「将课文全背下来!」、「这事全靠你帮忙了!」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词:「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 使完整而没有缺憾。如:「保全」、「苟全」、「顾全大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 姓。如清代有全祖望。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