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汉相如有朝归故乡,卓文君多曾亲见睹?
怨别
画阁萧疏,那里也玉堂人物,间别来音信全无。拆鸾凰,分莺燕,生离开比目。闷恹恹瘦损肌肤,粉慵施朱唇懒注。
【醉春风】这些时缕带尽了三分,罗裙掩过半幅。临行时曾说几时回,我与你数,数。去时节正遇着春分,回来时必然夏至,到如今又过了秋暮。
【醉高歌】更阑香冷金炉,夜静灯残画烛。今宵有梦归何处,那里也吹箫伴侣?
【红绣鞋】愁寂寞萦牵肠肚,病恹恹瘦损了身躯,则我这鬓云松意懒甚时梳。茶饭上无些滋味,针指上减了些工夫,尘蒙了七弦琴冷了雁足。
【普天乐】意徘徊,心忧虑。知他在科场应举。翰院迁除?峥嵘在画阁中,显耀在兰堂处。闪的人冷冷清清捱朝暮,想薄情负我何辜?扑籁籁两行泪珠,闷恹恹九分病苦,气丝丝一口长吁。
【上小楼】也是我今生分福,多管是前生合注。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不弱如待月张生,偷香韩寿,谒浆崔护?则我这孤辰运命该天数。
【幺篇】愁和闷眼倦升,闷和愁眉怎舒?愁的是情思昏昏,神魂飘荡,鬼病揶揄。闷连着华狱三峰,巫山十二,黄河九曲,则我这骨捱捱命归泉路。
【十二月】四时景光阴迅速,更和这秋景萧疏。疏剌剌风摇翠竹,淅零零雨洒苍悟。画檐间玎玎当当铁马,戍楼中滴滴点点铜壶。
【尧民歌】呀,我恰才望夫山上问个实虚,他可在竹林寺里寄情书?多管在秦楼谢馆笑欢娱,柳陌花街恋娇姝。踌橱,薄情忒狠毒,因此上扯碎了姻缘簿。
【耍孩儿】赶苏卿何处双通叔?到做了三不归离魂倩女。想当日碧桃花下风鸾雏,山和水阻隔着万里程途。山隐隐绕天涯怎觅青鸾信?水茫茫淹海角难寻锦鲤书,两般儿无归路。桃源洞墨云荏苒,武陵溪烟水模糊。
【一煞】身似水上萍,命如风内烛,月初圆又被阴云布。蓝桥下水波涛万丈浸了海峤,袄庙火烈焰千层接着太虚,两桩儿本是无情物。玉簪折何时再接,冰弦断甚日重续?
【尾声】汉相如有朝归故乡,卓文君多曾亲见睹?一星星自把衷肠诉。将我这受过的凄凉慢慢的数。
画阁萧疏,那里也玉堂人物,间别来音信全无。拆鸾凰,分莺燕,生离开比目。闷恹恹瘦损肌肤,粉慵施朱唇懒注。
【醉春风】这些时缕带尽了三分,罗裙掩过半幅。临行时曾说几时回,我与你数,数。去时节正遇着春分,回来时必然夏至,到如今又过了秋暮。
【醉高歌】更阑香冷金炉,夜静灯残画烛。今宵有梦归何处,那里也吹箫伴侣?
【红绣鞋】愁寂寞萦牵肠肚,病恹恹瘦损了身躯,则我这鬓云松意懒甚时梳。茶饭上无些滋味,针指上减了些工夫,尘蒙了七弦琴冷了雁足。
【普天乐】意徘徊,心忧虑。知他在科场应举。翰院迁除?峥嵘在画阁中,显耀在兰堂处。闪的人冷冷清清捱朝暮,想薄情负我何辜?扑籁籁两行泪珠,闷恹恹九分病苦,气丝丝一口长吁。
【上小楼】也是我今生分福,多管是前生合注。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不弱如待月张生,偷香韩寿,谒浆崔护?则我这孤辰运命该天数。
【幺篇】愁和闷眼倦升,闷和愁眉怎舒?愁的是情思昏昏,神魂飘荡,鬼病揶揄。闷连着华狱三峰,巫山十二,黄河九曲,则我这骨捱捱命归泉路。
【十二月】四时景光阴迅速,更和这秋景萧疏。疏剌剌风摇翠竹,淅零零雨洒苍悟。画檐间玎玎当当铁马,戍楼中滴滴点点铜壶。
【尧民歌】呀,我恰才望夫山上问个实虚,他可在竹林寺里寄情书?多管在秦楼谢馆笑欢娱,柳陌花街恋娇姝。踌橱,薄情忒狠毒,因此上扯碎了姻缘簿。
【耍孩儿】赶苏卿何处双通叔?到做了三不归离魂倩女。想当日碧桃花下风鸾雏,山和水阻隔着万里程途。山隐隐绕天涯怎觅青鸾信?水茫茫淹海角难寻锦鲤书,两般儿无归路。桃源洞墨云荏苒,武陵溪烟水模糊。
【一煞】身似水上萍,命如风内烛,月初圆又被阴云布。蓝桥下水波涛万丈浸了海峤,袄庙火烈焰千层接着太虚,两桩儿本是无情物。玉簪折何时再接,冰弦断甚日重续?
【尾声】汉相如有朝归故乡,卓文君多曾亲见睹?一星星自把衷肠诉。将我这受过的凄凉慢慢的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尾声(尾聲)wěi shēng
(1).戏曲名词。泛称诸宫调、唱赚、杂剧、传奇等脚本里大多数套曲中最末一曲。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乐曲名解》:“趋与乱在曲之后,与《吴声》之送,若今之尾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贡士》:“当病起时,所记崑山曲者,无一字遗……后其嫂夫人以为不祥语,焚弃之。每从酒边茶餘,犹能记其尾声。”
(2).指乐曲的最后一部分。
(3).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剧作者在一个剧本里所要说的对于社会人生的话,有时也会在一篇序文里或在剧本的前奏(prologue)或尾声(epilogue)里。” 巴金 《家》序:“我只希望他们看到‘尾声’里面的一句话。”
(4).指事情的结束部分。 马烽 《三年早知道》:“秋收已近尾声,田野里一片深秋的景色。”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东线部队在冰天雪地的 长津湖 畔的作战,也接近尾声。” ——《漢語大詞典》
(2).指乐曲的最后一部分。
(3).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剧作者在一个剧本里所要说的对于社会人生的话,有时也会在一篇序文里或在剧本的前奏(prologue)或尾声(epilogue)里。” 巴金 《家》序:“我只希望他们看到‘尾声’里面的一句话。”
(4).指事情的结束部分。 马烽 《三年早知道》:“秋收已近尾声,田野里一片深秋的景色。”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东线部队在冰天雪地的 长津湖 畔的作战,也接近尾声。” ——《漢語大詞典》
汉相(汉相)
唐 王维 上张令公 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骈字类编》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朝归(朝归)
高无际大明西垣竹赋晓视含烟朝归捧日挺八柱以独秀与三槐而交密 ——《骈字类编》
故乡(故鄉)gù xiāng
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史记·高祖本纪》:“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唐 李白 《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我生于一九○○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 福建 福州 。” ——《漢語大詞典》
卓文君 zhuó wén jūn
汉 临邛 大富商 卓王孙 女,好音律,新寡家居。 司马相如 过饮于 卓氏 ,以琴心挑之, 文君 夜奔 相如 ,同驰归 成都 。因家贫,复回 临邛 ,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 相如 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 文君 当垆。 卓王孙 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 成都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 文君 作 司马相如 诔文传于世;又载 相如 将聘 茂陵 人之女为妾, 卓文君 作《白头吟》以自绝, 相如 乃止。后世常将 卓文君 事用为典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现有个 秦楼 上吹簫旧人,何处去觅封侯柳老三春,留着他 燕子楼 中昼闭门,怎教学改嫁的 卓文君 。” ——《漢語大詞典》
卓 zhuó《國語辭典》
卓 [ zhuó ]
形- 高超獨特。如:「卓越」、「卓見」。
- 挺立出眾的樣子。如:「卓然而立」。《論語·子罕》:「如有所立,卓爾。」
- 姓。如漢代有卓茂。
卓 [ zhuō ]
名- 桌子、几案。宋·史繩祖《學齋佔畢·卷二·飲食衣服今皆變古》:「蓋其席地而坐,不設椅卓,即古之設筵敷席也。」《金史·卷三三·禮志六》:「俟有司置香案酒卓訖。」同「桌 」。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 婚姻:~事。
-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见睹(見覩)jiàn dǔ
见到。 元 陈克明 《粉蝶儿·怨别》套曲:“ 汉 相如 有朝归故乡, 卓文君 多曾亲见覩,一星星自把衷肠诉,将我这受过的凄凉慢慢的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