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合前:【猫儿坠】绿荷萧索无可盖眠鸥,碧粼粼露远洲。

高明元代〕《【商调】二朗神

秋怀从别后,正七夕穿针在画楼,暮雨过纱窗凉已透。夕阳影里,见一簇
寒蝉衰柳。水绿香人自愁,况轻拆鸾交凤友。合得成就,真个胜似腰缠跨鹤扬
州。
  【前腔】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
雨散云收?一种相思分做两处愁,雁来是音书未有。合前
  【集贤宾】西风桂子香韵幽,奈虚度中秋。明月无情穿户牖,听寒蛩声满床
头。空房自守,暗数尽谯楼上更漏。合如病酒,这滋味那人知否?合前
  【前腔】功名未遂姻缘未偶,共一个眉头。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
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十常八九。合前
  【黄莺儿】霜降水痕收,迅池塘犹暮秋。满城风雨还重九。白衣人送酒,乌
纱帽恋头,思那人应似黄花瘦。合怕登楼,云山万叠,遮不得许多愁。
  【前腔】惟酒可忘忧,这愁怀不酒。几番和泪见红豆,相思未休。凄凉怎
受?老天知道和天瘦。合前
  【猫儿坠】绿荷萧索无可盖眠鸥,碧粼粼露远洲。羁人无力冷飕飕,合愁,
早知道宋玉当时顿觉伤秋。
  【前腔】一簇红蓼相映白频洲,傍水芙蓉两岸秋,想他娇艳倦凝眸。合前
  【前腔】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合前
  【余音】一年好景还依旧,正橘绿橙黄时候,强把金樽开怀断送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猫儿绿荷萧索无可碧粼粼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1.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 配偶。如:「天作之合」。
  2.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3.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1.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3.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4.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5.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6.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1.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猫儿(猫儿)
朝野佥载薛季昶为荆州刺史梦猫儿伏卧于堂限上头向外问占者张猷猷曰猫儿牙爪伏门限者阃外之事君必知军马之要未旬月除桂州都督岭南招讨使 六一诗话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 清异录余在辇毂至大街见揭小榜曰虞太博宅失去猫儿色白名雪姑故又本草枸骨释名猫儿刺时珍曰叶有五刺如猫形 名又明一统志猫儿溪在庆远府河池州西  ——《骈字类编》
坠 ( 墜 ) zhuì
坠 [ zhuì ]
  1. 落,掉下:~马。呱呱~地。
  2. 往下沉:下~。
  3. 系挂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扇~儿。~子(➊垂着的东西;➋流行于中国河南、山东的一种曲艺,如“河南~~”)。
绿荷(绿荷)
唐 李峤 露 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一 重台莲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菂重。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唐 孟郊 楚怨 手把绿荷泣,意愁珠泪翻。
唐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其一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 薛逢 九华观废月池 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
唐 韦庄 抚州江口雨中作 江上闲冲细雨行,满衣风洒绿荷声。
宋 苏轼 书艾宣画四首 其四 莲龟 半脱莲房露压攲,绿荷深处有游龟。  ——《骈字类编》
萧索(蕭索)xiāo suǒ
(1).萧条冷落;凄凉。 晋 陶潜 《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宋 刘过 《谒金门》词:“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 柔石 《二月》九:“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
(2).疏散;稀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頽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尔来飘流二十载,鬢髮萧索垂霜冰。”《明史·李时传》:“扈蹕謁陵,道 沙河 ,帝见居民萧索,愴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3).淡漠。《魏书·崔道固传》:“ 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4).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漢語大詞典》
无可(無可)wú kě
(1).犹言无可无不可。《后汉书·仲长统传》:“任意无非,适物无可。”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触事无可。”
(2).不能,无法。《艺文类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淮牛渚津 水极深,无可算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 阎罗 包老 亦无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 冯云卿 到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3).犹言没有可以。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无可称述。”  ——《漢語大詞典》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1.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2. 伞:雨~。
  3.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4. 压倒,超过:~世无双。
  5.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6. 用印,打上:~章。~戳子。
  7. 造(房子):~楼。翻~。
  8.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盖 [ gě ]
  1.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姓。
盖 [ hé ]
  1.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1.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3.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1. 偃伏的。如:「眠柳」。
  2.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鸥 ( 鷗 ) ōu
鸥 [ ōu ]
     ◎ 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海~。~盟(与鸥鸟为友,借指退隐)。
碧粼粼 bì lín lín
亦作“ 碧鳞鳞 ”。 形容碧波荡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碧粼粼緑水波纹皱,疎剌剌玉殿香风透。” 明 袁宏道 《德山简刘宪使》诗:“ 云潭 秋水碧鳞鳞,好向 桃源 去问津。”  ——《漢語大詞典》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3. 姓。如汉代有露平。
  1.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1.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2.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洲 zhōu《國語辭典》

洲 [ zhōu ]

  1. 水上的陆块。如:「沙洲」。《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地理学上称地球上的大块陆地为「洲」。如:「亚洲」、「欧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