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玄言立德示矜式,垂训万世开蒙昏。

王汝玉明代〕《春风堂

昔年有士游程门,弥月坐绝春风温。清芬相传数百载,族姓喜见云初孙。

早年负笈登太学,宰邑佐郡多承恩。公馀退食高堂下,右史左图供讨论。

大书春风揭华扁,仰止先哲今如存。恍然心目若亲灸,不异当时和气暄。

我闻游杨尝立雪,太山岩岩师道尊。大贤设教岂矛盾,万善殊途同一源。

吁嗟道丧向千载,古圣奥义多湮沦。斯文未泯出天意,笃生河南弟与昆。

玄言立德示矜式,垂训万世开蒙昏。犹如长夜方未晓,朝阳忽起光燉燉。

春风堂中春寂寂,之子独坐无烦喧。更歌浴沂咏归罢,俯视满庭芳草蕃。

悠然真趣非外假,欲写心素应忘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玄言立德矜式垂训万世开蒙

玄言 xuán yán
(1).指 魏晋 间崇尚 老庄 玄理的言论或言谈。《晋书·简文帝纪》:“﹝ 简文帝 ﹞及长,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 阳元 既没,瞻旧宅而无成; 康伯 不存,对玄言而谁与?” 明 袁宗道 《访陈晦伯先生》诗:“兕觥湛緑醑,麈尾发玄言。” 章炳麟 《学变》:“载其厌世,至导引求神仙,而皆崇法 老 庄 ,玄言自此作矣。”参见“ 玄谈 ”、“ 玄学 ”。
(2).指 老庄 之书。《南史·张敷传》:“﹝ 张敷 ﹞性整贵,风韵甚高,好读玄言。”《旧唐书·傅奕传》:“﹝ 奕 曰﹞佛是胡中桀黠……模写 老 庄 玄言,文饰妖幻之教耳。”
(3).指道教义理。 唐 张祜 《硫黄》诗:“一粒硫黄入贵门,寝堂深处问玄言。”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慕你轩轩眉宇,望吐玄言。”  ——《漢語大詞典》
立德 lì dé
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 厉 之为天子,不如 仲尼 之为陪臣也。” 清 钱谦益 《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漢語大詞典》
示 shì《國語辭典》

示 [ qí ]

  1. 地神。《集韵·平声·支韵》:「祇,《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古作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汉·郑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通「祇」。

示 [ shì ]

  1.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2.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示」。《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 告诉、宣布。如:「训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明有常。」
  4. 教导。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1. 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2. 尊称人家的来信。如:「来示敬悉」。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矜式 jīn shì
(1).敬重和取法。《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 孟子 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 赵岐 注:“矜,敬也;式,法也。欲使诸大夫、国人皆敬法其道。”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书》:“乃僕亦失其师表,而莫有所矜式焉。” 曹亚伯 《武昌起义》:“故军人之名誉,军人之身分,皆为社会所矜式。”
(2).犹示范。 宋 司马光 《与吕公著同举程颐札子》:“伏望圣慈,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类,裨益风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上以其力陈衰老,不復羈以职守,令还 江 南,矜式多士。时公方主讲金陵书院也。” 清 冯桂芬 《耕渔轩记》:“比者载辞徵召,退拥皋比,深惧德薄学浅,无足矜式閭里。”
(3).犹楷模。 明 归有光 《祭周孺亨文》:“唯先生之孝友温良,真乡里矜式。”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异国逢矜式,同人待隐沦。”  ——《漢語大詞典》
垂训(垂訓)chuí xùn
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 刘良 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 明 李贽 《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清 陈炽 《〈盛世危言〉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漢語大詞典》
万世(萬世)wàn shì
很多世代。形容时代久远。《书·太甲中》:“惟朕以懌,万世有辞。”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劝帝不受尊号,遂为万世法。”《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古圣明王,进君子,远小人,指天下於太平,垂鸿名於万世,繄史官是赖。”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俄罗斯 的万世疑谜,如今不用猜了。”  ——《漢語大詞典》
开蒙(開蒙)kāi méng
(1).使人们摆脱愚昩。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表灵降世,演露开蒙。惟圣仁宇,宝化潜融。”
(2).旧时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 胡适 《不老》:“向来小孩子开蒙念书,照规矩是《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
(3).泛指教导初学者。 郭小川 《夜进塔里木》诗:“再笨的徒弟,也认识开蒙的师傅。”  ——《漢語大詞典》
昏 hūn《國語辭典》

昏 [ hūn ]

  1. 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
  2. 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
  1. 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2. 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3. 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4. 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1. 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
  2.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