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
王安石〔宋代〕《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往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
井灭非故桐,台倾尚余竹。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方坻最所爱,意谓可穿筑。
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檐宇新,揽结蹊隧熟。
更能适我愿,中水开茆屋。
鬼营诛荒梗,人境扫喧黩。
濠鱼净留连,海鸟暖追逐。
岂无方外客,於此停高躅。
忆初桑落时,要我岂非夙。
蚕眠忽欲老,一个未言速。
当缘东门水,尚涩南浦舳。
吾庐虽隐翳,赏眺还自足。
横陂受後涧,直堑输前渎。
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碧筩递舒卷,紫角联出缩。
千枝孙峄阳,万本毋淇澳。
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尚复有野物,与公新听瞩。
金钿拥芜菁,翠被敷苜蓿。
虾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读。
棂轩俯北渚,花气时度谷。
耘耡聊效颦,缔构行可续。
荒乘傥不倦,一昼敢辞卜。
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烦促。
寄声与俱来,荫我台上谷。
井灭非故桐,台倾尚余竹。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方坻最所爱,意谓可穿筑。
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檐宇新,揽结蹊隧熟。
更能适我愿,中水开茆屋。
鬼营诛荒梗,人境扫喧黩。
濠鱼净留连,海鸟暖追逐。
岂无方外客,於此停高躅。
忆初桑落时,要我岂非夙。
蚕眠忽欲老,一个未言速。
当缘东门水,尚涩南浦舳。
吾庐虽隐翳,赏眺还自足。
横陂受後涧,直堑输前渎。
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碧筩递舒卷,紫角联出缩。
千枝孙峄阳,万本毋淇澳。
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尚复有野物,与公新听瞩。
金钿拥芜菁,翠被敷苜蓿。
虾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读。
棂轩俯北渚,花气时度谷。
耘耡聊效颦,缔构行可续。
荒乘傥不倦,一昼敢辞卜。
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烦促。
寄声与俱来,荫我台上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往时(往時)wǎng shí
从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往时 司马相如 作《封禪》一篇,以彰 汉氏 之休。”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明 唐顺之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诗之一:“伐木张新燕,攀鳞忆往时。” 许地山 《黄昏后》:“往时爸爸到墓上奏乐,从没有今天这么久。” ——《漢語大詞典》
江总 jiāng zǒng
(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漢語大詞典》
宅 zhái《國語辭典》
宅 [ zhái ]
語音 名- 住所、住處。如:「國民住宅」。《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 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
-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 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宅 [ zhè ]
讀音- (一)之讀音。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青溪(青谿)qīng xī
亦作“ 青谿 ”。
(1).碧绿的溪水。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 ——《漢語大詞典》
(1).碧绿的溪水。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名-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 姓。如汉代有曲证。
-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名-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