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诗歌(詩歌)shī gē
中国 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 韩愈 《郓州谿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宋 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 《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漢語大詞典》
甘棠 gān táng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漢語大詞典》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漢語大詞典》
美 měi《國語辭典》
美 [ měi ]
形- 漂亮、好看。如:「華美」、「貌美」、「她長得十分甜美。」
- 好、善。如:「鮮美」、「完美」、「價廉物美」、「盡善盡美」。
- 得意。如:「少臭美了!」
- 漂亮的女子。《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 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行》:「然後天地之美生。」
- 美國的簡稱。如:「中、美、英、法。」
- 美洲的簡稱。如:「南美」、「北美」、「歐美國家」。
- 誇讚、褒獎。如:「讚美」。《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 使變善變好。如:「養顏美容」。
召 zhào/shào《國語辭典》
召 [ zhào ]
动- 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如:「召唤」、「召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 招致、引来。如:「召祸」。《书经·微子》:「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
召 [ shào ]
名- 国名。周畿内国,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 姓。如汉代有召平。
伯 bó/bǎi/bà《國語辭典》
伯 [ bó ]
读音 名- 兄长。古人以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最大。
- 称谓:➊ 尊称父亲的哥哥。如:「大伯」、「二伯」。➋ 尊称丈夫的哥哥为「伯」。➌ 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高的人。如:「老伯」、「世伯」。
- 古代封建制度里,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第三等。
- 用以称擅长某种才艺的人。如:「诗伯」、「画伯」。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伯宗,楚国有伯州犁。
伯 [ bà ]
名- 古称诸侯的盟主。《左传·成公二年》:「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唐·孔颖达·正义:「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通「霸」。
- 称霸、统领。《战国策·秦策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伯 [ bǎi ]
语音名- 称谓。称丈夫的哥哥。如:「大伯子」、「二伯子」。
爱惜(愛惜)ài xī
(1).爱护珍惜。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临人亲职,爱惜仓库。” 唐 杜甫 《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 杨朔 《京城漫记》:“你要是懂得人民的生活,你就会像人民一样爱惜这块地方了。”
(2).疼爱,怜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隆 愈爱惜,同於亲戚。”《红楼梦》第一○九回:“怎奈这位呆爷今晚把他当作 晴雯 ,只管爱惜起来。”《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 德夫人 因爱惜 逸云 ,有收做个偏房的意思。”
(3).吝惜,舍不得。《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朱子语类》卷二一:“有爱惜官物而不能施惠於百姓者。”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凭良心说,我没有睡大觉,也没有爱惜自己的力气。” ——《漢語大詞典》
(2).疼爱,怜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隆 愈爱惜,同於亲戚。”《红楼梦》第一○九回:“怎奈这位呆爷今晚把他当作 晴雯 ,只管爱惜起来。”《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 德夫人 因爱惜 逸云 ,有收做个偏房的意思。”
(3).吝惜,舍不得。《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朱子语类》卷二一:“有爱惜官物而不能施惠於百姓者。”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凭良心说,我没有睡大觉,也没有爱惜自己的力气。” ——《漢語大詞典》
蔽芾 bì fèi
(1).茂盛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朱熹 集传:“蔽芾,盛貌。”一说,小貌。 孔 传:“蔽芾,小貌。” 宋 王禹偁 《茶园十二韵》:“蔽芾餘千本,青葱共一园。”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天台牡丹》:“有侵花至漂髮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蔽芾葱蘢,恍逢丰木。”
(2).引申为荫庇。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 锦城 之东,松柏森然,子孙如林,蔽芾其阴。”
(3).植物幼嫩或树叶初生貌。《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陆德明 释文:“蔽芾,叶始生貌。” 宋 苏轼 《和赵景贶栽桧》:“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
(4).相传 西周 的 召伯 曾在棠树下听讼断狱,办理政事,公正无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后人因作《甘棠》诗歌颂其政绩,诗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后因以“蔽芾”、“甘棠”等颂扬有政绩的官吏或其政绩。 唐 刘长卿 《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 宋 王禹偁 《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因感得时留蔽芾,更嗟无位泣麒麟。”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黄洋界》诗:“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 五里横排 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荫庇。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 锦城 之东,松柏森然,子孙如林,蔽芾其阴。”
(3).植物幼嫩或树叶初生貌。《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陆德明 释文:“蔽芾,叶始生貌。” 宋 苏轼 《和赵景贶栽桧》:“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
(4).相传 西周 的 召伯 曾在棠树下听讼断狱,办理政事,公正无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后人因作《甘棠》诗歌颂其政绩,诗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后因以“蔽芾”、“甘棠”等颂扬有政绩的官吏或其政绩。 唐 刘长卿 《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 宋 王禹偁 《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因感得时留蔽芾,更嗟无位泣麒麟。”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黄洋界》诗:“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 五里横排 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 ——《漢語大詞典》
由 yóu《國語辭典》
由 [ yóu ]
名- 原因。如:「事由」、「原由」、「理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
- 机会、机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 途径、方法。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游日记二》:「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
- 姓。如秦代有由余。
- 遵循、听从。《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听任、任凭。如:「信不信由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 走、经过。《孟子·离娄上》:「舍止路而不由,哀哉。」《宋史·卷三一困·范仲淹传》:「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
- 践行。《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 自、从。表示所从出。如:「言不由衷」、「由北到南」。《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 因为。表示原因。如:「由于」、「咎由自取」。《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 表示凭借。如:「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织而成的。」
- 属、归。表示职责范围的画分。如:「这个案子是由我负责承办。」
- 于。表示所在。《书经·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