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轻云淡淡风,御沟溶漾落花红。
漠漠轻云淡淡风,御沟溶漾落花红。
一番离别中年后,千里河山夕照中。
垂角故人霜两鬓,关心歧路草连空。
归来稚子迎门笑,何日亲交送阿翁。
一番离别中年后,千里河山夕照中。
垂角故人霜两鬓,关心歧路草连空。
归来稚子迎门笑,何日亲交送阿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漠漠 mò mò
(1).寂静无声貌。《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 杨倞 注:“漠漠,无声也。” 晋 陶潜 《命子》诗:“纷纷 战国 ,漠漠衰 周 。” 逯钦立 注:“漠漠,寂寞无闻。” 五代 齐己 《残春连雨中偶作遇故人》诗:“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清 陈梦雷 《抒哀赋》:“神漠漠其闃灭兮,息曀奄其渺茫。”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 宋 欧阳修 《晋祠》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
(3).迷蒙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郑侠 《烟雨楼》诗:“羣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4).广阔貌。 唐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
(5).冷淡;不关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
(6).茂盛、浓郁貌。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漢語大詞典》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 宋 欧阳修 《晋祠》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
(3).迷蒙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郑侠 《烟雨楼》诗:“羣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4).广阔貌。 唐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
(5).冷淡;不关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
(6).茂盛、浓郁貌。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漢語大詞典》
轻云(輕雲)qīng yún
(1).薄云,淡云。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迴雪。”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二:“轻云齐广甸,微风散清漪。” 宋 苏轼 《醉落魄·离京口作》词:“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清 宋照 《雾凇》诗:“东方渐见升阳曦,还怜化作轻云飞。”
(2).喻薄纱。 唐 聂夷中 《大垂手》诗:“金刀剪轻云,盘用黄金缕。”
(3).名马名。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 倪璠 注:“《西京杂记》称 汉文帝 马有‘浮云’之名,故马曰‘轻云’,言马壮也。” ——《漢語大詞典》
(2).喻薄纱。 唐 聂夷中 《大垂手》诗:“金刀剪轻云,盘用黄金缕。”
(3).名马名。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 倪璠 注:“《西京杂记》称 汉文帝 马有‘浮云’之名,故马曰‘轻云’,言马壮也。” ——《漢語大詞典》
淡淡 dàn dàn
(1).形容颜色浅淡。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徐铉 《寒食日作》诗:“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 宋 陆游 《泛舟至东村》诗:“颼颼风渐冷,淡淡月初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
(2).轻淡,微弱。 宋 晏殊 《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杏花初落疎疎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曹禺 《雷雨》第三幕:“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
(3).冷淡,不热情。《宋书·王景文传》:“人情向 粲 ,淡淡然亦復不改常。” 宋 陆游 《筑舍》诗:“与人元淡淡,不是故相忘。”《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裡,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淡淡相看,用不着他一分气力。”《红楼梦》第五五回:“虽然脸上淡淡的,皆因是 赵姨娘 那老东西閙的,心里却是和 宝玉 一样呢。”
(4).不经意,漫不经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河 臺﹞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巴金 《春》一:“‘不见得,说不定就讲五爸五婶吵架的事。’ 觉民 淡淡地说了一句。”
(5).同“ 澹澹 ”。水波动貌。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緑池汎淡淡,青柳何依依。”《南齐书·乐志三》:“《碣石辞》:东临 碣石 ,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嶋竦峙。”
水流平满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 李善 注:“淡,以冉切,安流平满貌。”
隐隐约约。《列子·汤问》:“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漢語大詞典》
(2).轻淡,微弱。 宋 晏殊 《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杏花初落疎疎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曹禺 《雷雨》第三幕:“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
(3).冷淡,不热情。《宋书·王景文传》:“人情向 粲 ,淡淡然亦復不改常。” 宋 陆游 《筑舍》诗:“与人元淡淡,不是故相忘。”《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裡,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淡淡相看,用不着他一分气力。”《红楼梦》第五五回:“虽然脸上淡淡的,皆因是 赵姨娘 那老东西閙的,心里却是和 宝玉 一样呢。”
(4).不经意,漫不经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河 臺﹞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巴金 《春》一:“‘不见得,说不定就讲五爸五婶吵架的事。’ 觉民 淡淡地说了一句。”
(5).同“ 澹澹 ”。水波动貌。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緑池汎淡淡,青柳何依依。”《南齐书·乐志三》:“《碣石辞》:东临 碣石 ,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嶋竦峙。”
水流平满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 李善 注:“淡,以冉切,安流平满貌。”
隐隐约约。《列子·汤问》:“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御沟(御溝)yù gōu
流经宫苑的河道。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长安 御沟谓之 杨沟 ,谓植高杨於其上也。一曰 羊沟 ,谓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 羊沟 也。”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五代 王继鹏 《批叶翘谏书纸尾》诗:“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明 张居正 《山月晓仍在》诗:“慈乌惊万树,歷乱御沟隄。” 郭沫若 《王昭君》第二幕:“庭前斜流御沟一道,沟上横一弓桥,前后有石阑。” ——《漢語大詞典》
溶漾 róng yàng
(1).水波荡漾貌。 唐 杜牧 《汉江》诗:“溶溶漾漾白鸥飞,緑浄春深好染衣。” 宋 张先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词:“野緑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浄。” 宋 陆游 《砚湖》诗:“羣山环一湖,湖水緑溶漾。” 明 高启 《櫂歌行》:“溶漾 汉潭 清,搴荷趁浪平。”
(2).飘荡貌。 唐 张祜 《题御沟》诗:“万树垂杨拂御沟,溶溶漾漾遶神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浦口潮来初渺漫,莲舟溶漾採花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呢喃燕语窥帘入,溶漾丝牵入户飞。” ——《漢語大詞典》
(2).飘荡貌。 唐 张祜 《题御沟》诗:“万树垂杨拂御沟,溶溶漾漾遶神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浦口潮来初渺漫,莲舟溶漾採花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呢喃燕语窥帘入,溶漾丝牵入户飞。”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花红(花紅)huā hóng
(1).植物名。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明 文震亨 《长物志·蔬果》:“西北称柰,家以为脯,即今之苹婆果也…… 吴中 称花红,即名林檎,又名来禽,似柰而小,花亦可观。”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事物紺珠》:‘林檎,俗名花红,大者名沙果。’”
(2).指簪在帽上的金花和披在身上的红绸。旧时用来表示喜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敬 幼谦 酒三杯,披了花红,送上了马……送出县门来。”
(3).旧指有关婚姻等喜庆事的礼物。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先回至女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相守三朝五夕……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西游记》第五三回:“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领着一队人,扛着花红表礼,凤冠花烛,招摇而过。”
(4).赏金;奖金。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终日走千遭,走得脚无毛……花红也不曾见半分毫。” 清 李渔 《巧团圆·哗嗣》:“前厅喫喜酒,就有花红送出来。”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 林大哥 ,出点花红,求四方君子,如有看见,就报信找她回来。”
(5).指通缉的悬赏告示或寻人的悬赏启事。《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至于那臭丫头,既是走了,休要管他,也不必出花红寻他了。”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广州 的事情(指起义)已闹出来了,人也捉去了,机关也封了,花红单也贴出来了。”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那么我明天跟你一道回 广州 去,帮你随街随路写贴花红,做妥我就回 东莞 乡下去。”
(6).即红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问他一年分多少花红,他説:‘説不定的,生意好的年分,可以分六七十元。’” 巴金 《砂丁》结尾:“师爷分到花红,就寄给家里的老婆。”参见“ 红利 ”。 ——《漢語大詞典》
(2).指簪在帽上的金花和披在身上的红绸。旧时用来表示喜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敬 幼谦 酒三杯,披了花红,送上了马……送出县门来。”
(3).旧指有关婚姻等喜庆事的礼物。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先回至女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相守三朝五夕……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西游记》第五三回:“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领着一队人,扛着花红表礼,凤冠花烛,招摇而过。”
(4).赏金;奖金。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终日走千遭,走得脚无毛……花红也不曾见半分毫。” 清 李渔 《巧团圆·哗嗣》:“前厅喫喜酒,就有花红送出来。”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 林大哥 ,出点花红,求四方君子,如有看见,就报信找她回来。”
(5).指通缉的悬赏告示或寻人的悬赏启事。《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至于那臭丫头,既是走了,休要管他,也不必出花红寻他了。”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广州 的事情(指起义)已闹出来了,人也捉去了,机关也封了,花红单也贴出来了。”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那么我明天跟你一道回 广州 去,帮你随街随路写贴花红,做妥我就回 东莞 乡下去。”
(6).即红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问他一年分多少花红,他説:‘説不定的,生意好的年分,可以分六七十元。’” 巴金 《砂丁》结尾:“师爷分到花红,就寄给家里的老婆。”参见“ 红利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