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刘克庄〔宋代〕《题永嘉黄仲炎文卷二首》
书坊黄册诱儿童,朝取封侯夕拜公。
贾董奇材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
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蚤晚君王求极谏,莫教豪杰泣途穷。
贾董奇材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
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蚤晚君王求极谏,莫教豪杰泣途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名-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廌 zhì《國語辭典》
廌 [ zhì ]
名- 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兽。同「豸 」。参见「獬豸 」条。
麾 huī《國語辭典》
麾 [ huī ]
名- 用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南史·卷六·梁武帝纪上》:「望麾而进,听鼓而动。」
- 指挥。《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演义·第一回》:「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
门外(门外)
唐 杜甫 三绝句 其二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骈字类编》
不觉(不覺)bù jué
(1).沉睡不醒。《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桓公 食之而饱,至旦不觉。”《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睡眠不觉。”
(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 明 刘基 《晚至草平驿》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古奘 《山行》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红楼梦》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漢語大詞典》
(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 明 刘基 《晚至草平驿》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古奘 《山行》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红楼梦》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漢語大詞典》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 姓。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入彀 rù gòu
(1).《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 成玄英 疏:“其矢所及,谓之彀中。”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上篇》:“ 文皇帝 (指 唐太宗 )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 端门 ,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指弓箭射程之内。后因以“入彀”比喻人才入其掌握,被笼络网罗。亦指应进士考试。 宋 范仲淹 《赠户部郎中许公墓志铭》:“翘翘入彀,郁郁登瀛。荣滞六曹,淹恤百城。” 元 乃贤 《答禄将军射虎行》:“ 世祖 神謨涵宇宙,坐使英雄皆入彀。”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廷献》:“圣主招贤日,英才入彀时。”
(2).比喻合乎一定的程式和标准。 明 胡应麟 《诗薮·中州》:“ 赵秉文 杨云翼 号 金 巨擘,製作殊寡入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王屋 ﹞举於乡,戊辰计偕,度己文必入彀。”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作楷最忌捥力,捥力大必致欹斜,不可因古人或有不免,遂肆意纵笔,则终不能得入彀。”
(3).谓非常投合。《老残游记》第十回:“ 子平 本会弹十几调琴,所以听得入彀;因为瑟是未曾听过,格外留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于是我同 述农 重新叙话起来, 述农 又让我到他房里去坐,两人谈的入彀。”
(4).比喻中圈套。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怕甚么良缘难遂,只要你赚鸳鸯,引他入彀,便是良媒。”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二:“ 潘总 有权在身,有钱在手……一个无心,一个有意,何患 纪颖川 不入彀耳?”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合乎一定的程式和标准。 明 胡应麟 《诗薮·中州》:“ 赵秉文 杨云翼 号 金 巨擘,製作殊寡入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王屋 ﹞举於乡,戊辰计偕,度己文必入彀。”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作楷最忌捥力,捥力大必致欹斜,不可因古人或有不免,遂肆意纵笔,则终不能得入彀。”
(3).谓非常投合。《老残游记》第十回:“ 子平 本会弹十几调琴,所以听得入彀;因为瑟是未曾听过,格外留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于是我同 述农 重新叙话起来, 述农 又让我到他房里去坐,两人谈的入彀。”
(4).比喻中圈套。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怕甚么良缘难遂,只要你赚鸳鸯,引他入彀,便是良媒。”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二:“ 潘总 有权在身,有钱在手……一个无心,一个有意,何患 纪颖川 不入彀耳?”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