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石鼎联诗尘满砚,竹宫应制草盈函。

刘克庄宋代〕《寄杨休文高士

未答前书每有惭,忽收近讯自开缄。
缴回玉笥山人号,换得金门羽客衔。
石鼎联诗尘满砚,竹宫应制草盈函。
可怜予与君俱错,投老方思卸戏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石鼎联诗尘满竹宫应制

石鼎 shí dǐng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啟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元 刘诜 《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漢語大詞典》
联诗(聯詩)lián shī
聠句吟诗。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联诗徵弱絮,思友咏甘蕉。” 清 顾彩 《〈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而性情加鬯。”《红楼梦》第七六回回目:“ 凸碧堂 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 联诗悲寂寞。”参见“ 联句 ”。  ——《漢語大詞典》
尘满(尘满)
刘克庄 诗 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分类字锦》
砚 ( 硯 ) yàn
砚 [ yàn ]
  1.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台。笔~。
  2.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友。
竹宫 zhú gōng
(1).用竹建造的宫室。《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三辅黄图·甘泉宫》:“竹宫, 甘泉 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
(2).作祠坛的泛称。 南朝 梁 任昉 《静思堂秋竹赋》:“ 静思堂 连洞房,临曲沼夹脩篁,竹宫丰丽于 甘泉 之右,竹殿弘敞于 神嘉 之傍。” 金 元好问 《松上幽人图》诗:“秋风謖謖松树枝,仙人骨轻云一丝,不饮不食玉雪姿,竹宫月夕频望祠。” 清 钱谦益 《田国戚奉诏进香岱岳》诗:“天子竹宫亲望拜,贵妃椒室自焚香。”  ——《漢語大詞典》
应制(應制)yìng zhì
(1).应诏,应皇帝之命。 唐 裴铏 《传奇·姚坤》:“后 坤 应制,挈 夭桃 入京,至 盘豆馆 。”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小人们闻皇上爷今日便殿开宴,召诸学士应制赋诗,小人们在此伺候供应。”
(2).特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亦以称其所作。 南朝 宋 谢庄 有《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唐 上官仪 有《奉和过旧宅应制》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真宗 朝,岁岁赏花钓鱼,羣臣应制。” 宋 吴聿 《观林诗话》:“近世应制,争献諛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海住先生》:“ 金海住 尚书中壬戌状元,值上书房, 质庄亲王 为其弟子,公善时文、应制诗,王善学之,卒以名世。”
(3).应付,制服。 吴组缃 《山洪》三一:“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专讲敌方所用兵器的性能和应制防备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1.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2.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3.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4.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5. 姓。如汉代有草中。
  1.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2.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3.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4.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1.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2.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1.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盈 yíng《國語辭典》

盈 [ yíng ]

  1.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
  2.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
  3.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1. 过多。《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通「赢」。
  2.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
  3.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函 hán《國語辭典》

函 [ hán ]

  1. 舌頭。《說文解字·𢎘部》:「函,舌也。」
  2. 鎧甲、護身甲。《周禮·冬官考工記》:「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函,鎧也。」
  3. 匣、盒子。如:「劍函」、「鏡函」、「石函」。《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
  4. 套子、封套。如:「全書共十函」。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三·武平一徐氏法書記》:「時見宮人出六十餘函,於億歲殿曝之,多裝以鏤牙軸、紫羅褾。」
  5. 書信、信件。如:「來函」、「函件」。三國魏·吳質〈答東阿王書〉:「信到,奉所惠貺,發函伸紙。」唐·李商隱〈隋宮〉詩:「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 函。」
  6. 現行公文的一類。用於各級機關公文往返,或人民與機關間的申請與答覆。如:「公函」、「申請函」。
  1. 包容、容納。《詩經·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鄭玄·箋:「函,含也。」《漢書·卷一○○·敘傳上》:「函之如海,養之如春。」唐·顏師古·注:「函,容也。」
  2. 用木盒盛裝,並加以密封。《戰國策·燕策三》:「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3. 陷入。《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唐·柳宗元〈古東門行〉:「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