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虽有隆乾手泽传,空疏岂敢望谈迁。

刘克庄宋代〕《史稿

虽有隆乾手泽传,空疏岂敢望谈迁。
春秋笔绝经谁续,光岳气分材少全。
老去汗颜惭巧斩,向来执手付遗编。
文名史学都休矣,追诵尧言一泫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手泽空疏岂敢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隆 lóng《國語辭典》

隆 [ lóng ]

  1. 豐富、盛大。如:「隆重」。《淮南子·繆稱》:「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禮不隆而德有餘。」
  2. 深厚。如:「隆冬」、「隆恩」、「隆情厚誼」。
  3. 興起、興盛。如:「興隆」、「隆盛」。
  4. 高起的。如:「隆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1. 增高。如:「隆鼻」。《戰國策·齊策一》:「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2. 崇尚、尊崇。《荀子·勸學》:「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宋·王之道〈漁家傲·老老恩波今及老〉詞:「隆孝道,慕踰五十前王少。」
  1. 形容雷聲或爆炸聲。如:「只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整排房子夷為平地。」漢·王充《論衡·雷虛》:「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
  1. 姓。如明代有隆光祖。
乾 qián/gān《國語辭典》

乾 [ qián ]

  1. 《易經》卦名:➊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➋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2.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1.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 [ gān ]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2. 枯竭。如:「外強中乾」。
  3.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4. 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1.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1. 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2. 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1. 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2. 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3. 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手泽(手澤)shǒu zé
犹手汗。后多用以称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等。《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孔颖达 疏:“谓其书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润泽存在焉,故不忍读也。” 晋 潘岳 《皇女诔》:“披览遗物,徘徊旧居,手泽未改,领腻如初。”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 明 李东阳 《先府君墓焚新刻手稿感而有述示兆蕃》诗:“残篇半零落,一一费探讨。嗟哉手泽存,字法有遗稿。”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如今看见的那些平田以及山上一鳞一鳞的梯田,哪一处不留着历代农民改造自然的手泽?”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空疏 kōng shū
亦作“ 空疎 ”。
(1).竹节之间的距离长。 汉 陈琳 《武军赋》:“矢则 申 息 、 肃慎 ,箘簵空疏;焦铜毒铁,丽轂挞輈。”
(2).放纵散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自古文人,多陷轻薄…… 颜延年 负气摧黜, 谢灵运 空疎乱纪。”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嵇康 真懒慢, 谢客 本空疎。”
(3).空虚浅薄。 宋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臣等猥以空疎,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暮逢丧乱,负母流离,退栖陋室,与百姓杂处,又焉得有奇闻异见,下逮於农琐哉!是空疎不学,未有甚於某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寥寥三百余字耳,却已将学生对于旧学之空疏和官师态度之浮薄写尽。”  ——《漢語大詞典》
岂敢(豈敢)qǐ gǎn
(1).犹言怎么敢。《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史记·刺客列传》:“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麤糲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望邪!”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岂敢復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覬之心。”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谁都知道这是 姜太公 的声音,岂敢不听。”
(2).用作应对时表示谦虚的套语。《红楼梦》第一回:“ 雨村 忙笑道:‘岂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靚云 説:‘师兄偏劳了。’ 逸云 説:‘岂敢,岂敢!’” 许地山 《空山灵雨·处女底恐怖》:“岂敢,岂敢。请原谅我底莽撞。”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谈 ( 談 ) tán
谈 [ tán ]
  1.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
  2.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
  3. 姓。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2.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3.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