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民生生趣何太戚,日接干戈夜刁斗。

薛始亨明代〕《吁嗟行

吁嗟世运遭阳九,海水群飞鹿西走。吴越长江不可支,岭海弹丸成躏蹂。

民生生趣何太戚,日接干戈夜刁斗。诛求处处及鸡豚,高山为童星在罶。

孤儿藁葬未全收,寡妇吞声哭已久。疮痍况复逢荐饥,逃亡那得终南亩。

其间捭阖滋奸蠹,依凭城市为哮吼。忍令肝脑尽涂地,但取膏脂日充口。

东城儳语陇山鸟,西山竞猎韩卢狗。五更银箭舞西施,万里霜蹄调造父。

雪消毡帐腊初残,花扑酪浆春恐后。嗟予三十弃儒冠,招招人涉邛须友。

未能藩魏终踰垣,岂学剧秦为覆瓿。一枝深林栖莫定,二顷负郭复何有。

行见扬尘会种桑,堪怜合抱曾栽柳。颇轻学剑一人敌,却羡立言三不朽。

朝从南浦采芳荃,夕向中州揽宿莽。攒眉白社或逃禅,散发竹林聊养寿。

君不见子房下邳呼孺子,异书获遇桥边叟。又不见吕望海滨曾白首,非螭共载周王狩。

国士千秋讵可量,流落当年犹未偶。吁嗟悠悠何足论,狂来且醉高阳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民生生趣干戈刁斗

民生 mín shēng
(1).民众的生计、生活。《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匱。”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生趣 shēng qù
(1).产生意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掣巧,随变生趣,执轡有餘,故能缓急应节矣。”
(2).生活情趣;乐趣。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补遗·神佛祐人再生》:“汝前生为吾弟子,故我见汝犹怜,当令汝还。诸神皆诺。因得甦。然食饮俱不纳,无生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戏 张子野 娶妾,专用 张 家事点缀縈拂,最有生趣。” 郑振铎 《海燕》:“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叶圣陶 《倪焕之》一:“观念一变,什么都变了:身边的学生不再是龌龊可厌的孩子;四角方方的教室不再是生趣索然的牢狱。”
(3).佛教谓轮回转生。《法苑珠林》卷七:“依《毗曇论》云,趣者名到,亦名为道。谓彼善恶业因道能运到其生趣处,故名为趣。”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太 tài《國語辭典》

太 [ tài ]

  1.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客氣了!」
  2. 形容程度極高(多用於肯定)​。如:「太偉大了!」、「太精細了!」
  3. 很(多用於否定)​。如:「不太好」、「不太妙」。
  1. 極、最。如:「太古」、「太始」。
  2. 高或大。如:「太學」、「太空」。
  3. 身分、輩分最高或更高的。如:「太老伯」、「太老師」、「太夫人」。
  1. 稱謂:➊ ​ 用以尊稱輩分極高的長輩。如:「祖太」、「阿太」。➋ ​ 參見「[[太太]]」條。
戚 qī《國語辭典》

戚 [ qī ]

  1. 亲属。如:「近戚」、「远戚」、「亲戚」。
  2. 武器名。即斧,亦可作为舞具。《诗经·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3. 悲哀、忧伤。唐·韩愈〈争臣论〉:「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4. 姓。如明代有戚继光。
  1. 亲近。《书经·金縢》:「未可以戚我先王。」
  2. 愤怒。《礼记·檀弓下》:「舞斯愠,愠斯戚。」

戚 [ cù ]

  1. 急迫、紧迫。《周礼·冬官考工记》:「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同「促 」。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干戈 gān gē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2).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孙武 曰:‘吾以 吴 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漢語大詞典》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刁斗 diāo dǒu
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 胡 ,而 广 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一本作“ 刀斗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一说铃形。 司马贞 索隐引 荀悦 云:“刁斗,小铃,如宫中传夜铃也。”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燕已归飞我未归,刁斗声中忽惊岁。”《花月痕》第四七回:“将到 寿州 ,望着贼营灯火,如一天繁星,刁斗之声,络绎不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