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
岚翠屏环墅,溪光炼抹坤。
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
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
昔惭葵卫足,今喜叶归根。
自志台卿墓,休争谢传墩。
牧慵贪草暖,鸟急怕林昏。
时许樵分席,何烦客扫门。
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髅尊。
童子便高枕,偷儿瞰短垣。
岁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
恩未忘簪履,衰难恋厩轩。
抽身脱胶扰,掩耳避啾喧。
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
故交频暖热,新贵断寒暄。
篱落多疏阙,犹须折柳樊。
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
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
昔惭葵卫足,今喜叶归根。
自志台卿墓,休争谢传墩。
牧慵贪草暖,鸟急怕林昏。
时许樵分席,何烦客扫门。
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髅尊。
童子便高枕,偷儿瞰短垣。
岁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
恩未忘簪履,衰难恋厩轩。
抽身脱胶扰,掩耳避啾喧。
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
故交频暖热,新贵断寒暄。
篱落多疏阙,犹须折柳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联句(聯句)lián jù
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各成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旧传始于 汉武帝 和诸臣合作的《柏梁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 道原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製。”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煖寒酒。”《旧唐书·郑颢传》:“舘宇萧洒,相与联句,予为数联,同游甚称赏。”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公环奇跌荡,限韵命题,即席联句,动輒数百言。”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外面雪下得真好,到外面看看吧!我们还不妨联句。”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无藉(無藉)wú jiè
不用衬垫。《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郑玄 注:“藉,藻也……无藻为质。” 陈澔 集说:“所谓无藉,谓圭璋特达,不加束帛。”
(1).见“ 无籍 ”。
(2).无所顾忌,无赖。《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过迁 得人(任)意无藉,家中毫不知觉。”
(3).指无赖汉。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飞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闺閫;合无藉以扰攘,乱我王师。”《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相交了这般无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漢語大詞典》
(1).见“ 无籍 ”。
(2).无所顾忌,无赖。《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过迁 得人(任)意无藉,家中毫不知觉。”
(3).指无赖汉。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飞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闺閫;合无藉以扰攘,乱我王师。”《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相交了这般无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漢語大詞典》
藏书(藏書)cáng shū
(1).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新唐书·艺文志一》:“藏书之盛,莫盛於 开元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二十四史月日考》:“身后萧然,无以为敛。藏书手著,斥卖都尽。” 茅盾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 孙毓修 每天很忙,他把整个江南图书馆的藏书都浏览一番。”
(2).储藏书籍。《庄子·天道》:“ 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 子路 谋曰:‘ 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漢語大詞典》
(2).储藏书籍。《庄子·天道》:“ 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 子路 谋曰:‘ 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漢語大詞典》
幸有 xìng yǒu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漢語大詞典》
繁 fán/pó《國語辭典》
繁 [ fán ]
形- 多、众多。如:「繁星点点」、「繁文缛节」。《荀子·议兵》:「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唐·李商隐〈石榴〉诗:「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 复杂。如:「繁杂」、「繁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游心窜句,极繁之体。」
- 茂盛、兴盛。如:「枝叶繁盛」、「地方繁荣」。宋·王安石〈即事〉诗:「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繁 [ pó ]
名- 姓。如东汉有繁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