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妄来觑文字,朱墨纷纵横。

王令宋代〕《谢束丈见赠

贱生不自辰,亲没身孤零。
家无一棱田,不得农以耕。
巧智不迨人,工贾难自名。
妄来觑文字,朱墨纷纵横。
合穷心狂高,不肯束世程。
揭欲望孔孟,今昔相招迎。
去古远莫到,复今难回行。
穷步匍匐归,失虎犬不成。
颠倒尘土中,甚若鱼噞羹。
祖死不反骨,姊寡归携甥。
苍黄无为谋,叹慨私失声。
叩头屋厦借,解衣锅盖赓。
甔石固莫致,升掬犹时营。
学左世共笑,身贱人交轻。
父戒子勿效,妻引夫无朋。
妄承西来招,喜色转以騂。
非惟迹脱死,始有心期生。
儿童相回环,朋友推弟兄。
有问多无对,新闻多惭惊。
自羞陋浅人,偷窃幸未黥。
风窗敞清虚,饱腹摩膨脝。
睡足起有书,案几交堆盈。
自喜主人仁,不我贤而惸。
新诗重来贶,褒扬借光荣。
何以示相谢,心铭踰血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妄来文字朱墨纵横

妄来(妄来)
后汉书杨赐传熹平元年青蛇见御座帝以问赐赐上封事曰臣闻和气致祥乖气致灾休徵则五福应咎徵则六极至夫善不妄来灾不空发  ——《韵府拾遗 灰韵》
觑 ( 覷 ) qù/qū
觑 [ qù ]
     ◎ 看,偷看,窥探:~视。偷~。小~(轻视,小看)。面面相~。
觑 [ qū ]
     ◎ 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看:~着眼睛仔细地看。
文字 wén zì
(1).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 汉 谨慎 《〈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 唐 韩愈 《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手,全羣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説也。”
(2).连缀单字而成的诗文。 唐 孟郊 《老恨》诗:“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雷 则云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规。”《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考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
(3).指诗文中的文辞、词句。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搜奇抉怪,雕鏤文字,与韦布里閭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釐分寸。”
(4).公文;案卷。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齎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 宋江 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 石碣村 ,报与 晁盖 几个。”《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 韩王 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钱大尹 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 山前行 山定 来。当时 山定 承了这件文字。”
(5).指奏疏或札子。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熙寧 初议新法,中外惶骇, 韩魏公 有文字到朝廷, 裕陵 之意稍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一日,入札子,以山陵有事取覆,乞晚临,后上殿独对,谓官家不得惊,有一文字须进呈,説破只莫泄。”  ——《漢語大詞典》
朱墨(硃墨)zhū mò
朱墨:1.朱笔和墨笔。用于书籍的批点或编撰,以便省览。《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初, 遇 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昔 陶隐居 《本草》,药有冷热味者,朱墨点其名; 阮孝绪 《七録》,书有文德殿者,丹笔写其字,由是区分有别,品类可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清 黄宗羲 《〈今水经〉序》:“后之为《水经》之学者, 蔡正甫 补正《水经》,惜不获见; 朱鬱仪 《水经注笺》,毛举一二传写之误,无所发明; 冯开之 以经传相淆,閒用朱墨分勾乙,未曾卒业。”
(2).古代官府文书用朱、墨两色,因用作公文的代称。《北史·苏绰传》:“ 绰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唐 刘禹锡 《杂兴·古调》诗之二:“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 苏 令 绰 ,朱墨一何工?”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闲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墨谱二》:“造朱墨法:上好朱砂细研飞过,好朱红亦可,以梣皮水煮胶,清浸一七日,倾去胶清,于日色中渐渐晒之,乾溼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砚中研之,以书碑石。”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鲁迅 《赠画师》诗:“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殫。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硃墨:1.用朱砂制的墨锭。《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硃墨、笔、砚,摆的停当。’”
(2).红黑两色。如:朱墨套印。  ——《漢語大詞典》
纷 ( 紛 ) fēn
纷 [ fēn ]
  1. 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缤~。~乱。~扰。~争。
  2.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纵横(縱横)zòng héng
亦作“ 纵衡 ”。
(1).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汉书·耿弇传》:“诸将擅命於畿内,贵戚纵横於都内。”《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汉书》曰:‘纵,恣意。’衡,古‘横’字。”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奸佞》:“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读书致身取将相, 关 西鼠子方纵横。”
(2).雄健奔放。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世人论诗多以 太白 之纵横超逸为变,而以 杜陵 之整齐严肃为正。” 欧阳山 《苦斗》六六:“六个人开怀畅叙,议论纵横。”
亦作“ 纵衡 ”。
(1).纵向和横向。南北曰纵,东西曰横;经曰纵,纬曰横。 唐 韩愈 《送李翱》诗:“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信马行来,原来是一座大寺院,门前古槐两株,蔽日参天,墙外是大池,纵横十亩。”
(2).多貌。《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饵纵横,网罟接绪。” 张铣 注:“纵横,言多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且遣使纵横,本非令典。”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五:“路出 西河 望八城,保宫老母泪纵横。”
(3).交错貌。 三国 魏 曹植 《侍太子坐》诗:“清醴盈金觴,肴饌纵横陈。” 宋 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明 归有光 《见村楼记》:“塘浦纵横,田塍如画。”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山下,阡陌纵横,河里畅流着花花的雨水。”
(4).杂乱貌。《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唐 孟郊 《吊国殇》诗:“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 宋 延寿 《万善同归集》卷六:“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几上设色小碟,纵横狼藉。”
(5).分散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纵横骆驛,各有所趣。” 李善 注:“纵横,四散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復缝。”
(6).合纵连横的节缩语。《淮南子·览冥训》:“纵横间之,举兵而相角。” 高诱 注:“ 苏秦 约纵, 张仪 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故曰纵成则 楚 王,横成则 秦 帝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者, 齐 临菑 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
(7).横竖,反正。《朱子语类》卷三:“纵横在这里,以屈伸往来之气言之,则来者为神,去者为鬼。”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纵横是做装饰品的,弄得好看一点,觉得于自己的面子上也还可以过得下去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