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驾胡适兮徂扬,扬之郊兮泮之央。

王令宋代〕《送黄莘任道赴扬州主学

子之来兮东之舟,暮不至兮谁牵以留。
子之去兮西之马,朝何亟兮不秣而驾。
驾胡适兮徂扬,扬之郊兮泮之央。
泮之冰兮春之水,泮之莪兮芽茁於涘。
泮之鹭兮洁白以止,泮之土兮除扫不滓。
泮之人兮立以望子,久不可待兮足并以跂。
子未至兮谓奚,子之至兮何以慰之。
招其来而挽其去,纳以宽而不严以恕。
增其长而救厥玷失,培其根而使华以实。
泮之人兮子喜,子先何适兮不夙吾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驾 ( 駕 ) jià
驾 [ jià ]
  1. 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车或农具):~车。~辕。
  2. 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车~。法~(帝王车乘的一种)。
  3. 使开动,操纵:~驶。~机。~驭(亦作“驾御”)。
  4. 在……上面,超出:~云。凌~(高出、压倒谁或什么)。
  5. 对人的敬辞:大~。尊~。劳~。~临。
胡 ( 衚 鬍 ) hú《國語辭典》

胡 [ hú ]

  1. 古代北方和西方諸民族的通稱。如:「五胡亂華」。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 姓。如明代有胡應麟。
  1.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2. 長遠的。《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1.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2. 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1. 什麼。《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适 ( 適 ) shì/kuò《國語辭典》

适 [ guā ]

  1. 迅速。《說文解字·辵部》:「适,疾也。」

适 [ ​kuò ]

  1. (一)​之又音。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徂 cú《國語辭典》

徂 [ cú ]

  1. 往、去。《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2. 死亡。晋·李辽〈上表请修孔庙〉:「二臣薨徂,成规不遂。」宋·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方冬告役,君夏而徂,寿五十五,识者叹吁。」通「殂」。
  1. 已往的、过去的。《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赞曰》:「徂年已流,壮情方勇。」宋 · 陆游〈病少愈偶作〉诗二首之二:「但恨著书终草草,不嫌徂岁去堂堂。」
  1. 至、及。《诗经·大雅·云汉》:「不殄禋祀,自郊徂宫。」唐·韩愈〈祭董相公文〉:「自迩徂远,混然一区。」
扬 ( 揚 ) yáng
扬 [ yáng ]
  1.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2.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3. 在空中飘动:飘~。
  4.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5. 姓。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郊 jiāo《國語辭典》

郊 [ jiāo ]

  1. 城市周围的地区。如:「市郊」、「荒郊野外」。《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唐·杜甫〈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2. 古代祭祀天地的典礼。《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3. 地名。春秋时晋国的属地。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虞乡县境。
泮 pàn《國語辭典》

泮 [ pàn ]

  1. 冰解冻。《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2. 分开、分别。《史记·卷九七·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1. 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的宫殿。《诗经·鲁颂·泮水》:「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2. 古代的学校。如:「泮宫」。《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惠,十四入泮。」
央 yāng《國語辭典》

央 [ yāng ]

  1. 中间、中心。《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庄子·应帝王》:「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1. 尽、完了。《楚辞·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一》:「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2. 请求、恳求。如:「央求」。《水浒传·第二四回》:「老身也前日央人看来,说道明日是个黄道好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