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诗谁不推匡鼎,三绝俱堪嗣郑虔。
王世贞〔明代〕《送常章二广文射策公车》
鸣鹿诸生向祖筵,碧霄鸾凤剧联翩。四诗谁不推匡鼎,三绝俱堪嗣郑虔。
今去连城双白璧,朅来寒雨一青毡。悬知博士多高第,不是菑川即广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四诗(四詩)sì shī
(1).即四家诗。 鲁 《诗》、 齐 《诗》、 韩 《诗》和 毛 《诗》的合称。 汉 代传《诗经》的有 鲁 人 申培 、 齐 人 辕固 、 燕 人 韩婴 ,称“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两汉 时皆立于学官, 魏 晋 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 鲁 人 毛亨 ,亦传《诗经》,称 毛 《诗》,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 东汉 。 魏 晋 后通行的《诗经》就是 毛 《诗》。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 清 陈乔枞 《四家诗异文考》。参见“ 毛诗 ”、“ 三家诗 ”。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 虞 、 夏 、 商 、 周 之五典,《国》、《风》、《雅》、《颂》之四诗,既精微之与广博,莫不森罗而在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四诗既删,体裁益衍。” 清 钱谦益 《〈增城集〉序》:“令採风之使进而被之管絃,言之无罪,闻之足戒,岂不足以列四诗之目而称五諫之首也哉!”
(3).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经义》:“《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漢語大詞典》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 虞 、 夏 、 商 、 周 之五典,《国》、《风》、《雅》、《颂》之四诗,既精微之与广博,莫不森罗而在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四诗既删,体裁益衍。” 清 钱谦益 《〈增城集〉序》:“令採风之使进而被之管絃,言之无罪,闻之足戒,岂不足以列四诗之目而称五諫之首也哉!”
(3).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经义》:“《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动-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 除去。如:「推陈出新」。
匡鼎 kuāng dǐng
《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张晏 曰:‘ 匡衡 少时字 鼎 ,长乃易字 稚圭 。世所传 衡 与 贡禹 书,上言‘ 衡 敬报’,下言‘ 匡鼎 白’,知是字也。’ 服 、 应 二説是也。 贾谊 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 张氏 之説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 匡 鼎来’,不晓其意,妄作 衡 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於里巷,多有妄説,乃云 匡衡 小名 鼎 ,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 张晏 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 匡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恳諫留 匡鼎 ,诸儒引 服虔 。”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言《诗》 匡鼎 功名薄,去国 虞翻 骨相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匡鼎 以説《诗》名, 许 君以《説文》著,凡此之属,不絶於史,则又流入传记矣。” ——《漢語大詞典》
三绝(三絶)sān jué
(1).指 三国 魏 《受禅碑》的 王朗 文、 梁鹄 书、 钟繇 刻字。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书, 钟繇 鐫字,谓之三絶。”
(2). 三国 吴 主 赵夫人 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 吴 有三絶,四海无儔其妙。”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3).指 晋 顾恺之 的才、画、痴。《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
(4).指 晋 袁山松 之《行路难》辞、 羊昙 唱乐、 桓伊 挽歌。《晋书·袁山松传》:“ 山松 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5).指 晋 戴逵 所作佛像, 顾愷之 所作 维摩 画图, 义熙 年间 狮子国 所献玉像。《南史·夷貊传上·师子国》:“ 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躯,及 顾长康 《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絶。”
(6). 南朝 宋 谢瞻 所作《喜霁》诗, 谢灵运 写之, 谢琨 咏之, 王弘 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 南朝 梁元帝 画 孔子 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8). 隋 田僧亮 、 杨契丹 、 郑法士 三人在京师 光明寺 画小塔, 郑 图东壁北壁, 田 图西壁南壁, 杨 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9).指 唐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桥 ,羽仪甚盛,诏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令同製《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 陈閎 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 吴道玄 主之;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貀四足之类, 韦无忝 主之。图成时为三絶焉。”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10). 唐 张璪 常画古松于斋壁, 符载 为之作赞, 卫象 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11).指 唐 郑虔 之诗、书、画。《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金 赵秉文 《寄王学士子端》诗:“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郑虔 三絶画诗书。”
(12).指 唐 李揆 之门第、人物、文学。《新唐书·李揆传》:“ 揆 美风仪,善奏对,帝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13). 唐 宋之问 之父 令文 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14). 唐 韦暠 善判、 李亘 工书, 彦伯 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15). 唐文宗 时,诏以 李白 之歌诗, 裴旻 之剑舞, 张旭 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16).三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 宋 苏轼 《夜梦》诗:“《易》韦三絶 丘 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漢語大詞典》
(2). 三国 吴 主 赵夫人 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 吴 有三絶,四海无儔其妙。”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3).指 晋 顾恺之 的才、画、痴。《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
(4).指 晋 袁山松 之《行路难》辞、 羊昙 唱乐、 桓伊 挽歌。《晋书·袁山松传》:“ 山松 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5).指 晋 戴逵 所作佛像, 顾愷之 所作 维摩 画图, 义熙 年间 狮子国 所献玉像。《南史·夷貊传上·师子国》:“ 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躯,及 顾长康 《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絶。”
(6). 南朝 宋 谢瞻 所作《喜霁》诗, 谢灵运 写之, 谢琨 咏之, 王弘 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 南朝 梁元帝 画 孔子 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8). 隋 田僧亮 、 杨契丹 、 郑法士 三人在京师 光明寺 画小塔, 郑 图东壁北壁, 田 图西壁南壁, 杨 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9).指 唐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桥 ,羽仪甚盛,诏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令同製《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 陈閎 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 吴道玄 主之;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貀四足之类, 韦无忝 主之。图成时为三絶焉。”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10). 唐 张璪 常画古松于斋壁, 符载 为之作赞, 卫象 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11).指 唐 郑虔 之诗、书、画。《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金 赵秉文 《寄王学士子端》诗:“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郑虔 三絶画诗书。”
(12).指 唐 李揆 之门第、人物、文学。《新唐书·李揆传》:“ 揆 美风仪,善奏对,帝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13). 唐 宋之问 之父 令文 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14). 唐 韦暠 善判、 李亘 工书, 彦伯 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15). 唐文宗 时,诏以 李白 之歌诗, 裴旻 之剑舞, 张旭 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16).三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 宋 苏轼 《夜梦》诗:“《易》韦三絶 丘 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動-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嗣 sì《國語辭典》
嗣 [ sì ]
动- 继续、承继。如:「嗣位」、「嗣业」。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嗣绍家烈,不违其先。」
- 后代子孙。如:「后嗣」。《书经·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唐·柳宗元〈封建论〉:「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 接续职务的人。《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 姓。如汉代有嗣光宙。
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姓。
虔 qián《國語辭典》
虔 [ qián ]
形- 恭敬有诚意的。如:「虔诚」、「虔敬」。《左传·成公·十六年》:「虔卜于先君也。」
- 杀害。汉·扬雄《方言·卷三》:「虔、散,杀也。东齐曰散。青、徐、淮、楚之间曰虔。」《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
- 强取、掠夺。《汉书·卷六·武帝纪》:「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颜师古注引韦昭曰:「凡称诈为矫,强取为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