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山木经霜尽白颠,森森桧柏翠堪怜。

钟芳明代〕《长至前二日赏东麓亭和司马王浚川韵 其一

山木经霜尽白颠,森森桧柏翠堪怜。物情岂为人呈媚,冰操由来晚更妍。

鹤唳莺声图外景,岚光潭影镜中天。豪吟各负风云气,沽酒何曾论费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山木经霜尽白森森桧柏

山木 shān mù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漢語大詞典》
经霜(經霜)jīng shuāng
(1).经过秋霜。 唐 杜甫 《怀锦水居止》诗之二:“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明 倪长圩 《秋日过张子读易居喜遇顾徐二子》诗:“江上蒹葭方浥露,洲前鸿雁正经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
(2).比喻历经考验或磨炼。 唐 白居易 《和〈思归乐〉》:“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漢語大詞典》
尽白(尽白)
史记封禅书三神山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望之如云  ——《韵府拾遗 陌韵》
颠 ( 顛 ) diān
颠 [ diān ]
  1. 头顶:华~。
  2. 最高最初的部分:~末(本末)。山~。
  3. 倾倒,跌:~沛。~倒(dǎo )。~踬。~覆。~扑不破。
  4. 上下跳动:~簸。
  5. 古同“”,精神错乱。
森森 sēn sēn
(1).树木繁密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 唐 常沂 《禁中青松》诗:“映殿松偏好,森森列禁中。”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这片土地哟,一直是荒草森森!”
(2).指茂密的树木或其浓荫。 五代 齐己 《夏日林下作》诗:“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 元 耶律楚材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诗:“环榻森森荫好凉,此君风味詎能忘。”
(3).众多貌。 晋 张协 《杂诗》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二:“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
(4).丰满修长貌。 晋 曹毗 《鹦鹉赋》:“森森修尾,蔚蔚红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5).蔚然兴盛貌。 宋 苏轼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馀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诗》:“谁知积雨后,寒芒晓森森。” 朱德 《太行有感》诗:“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 高耸气森森。”
(6).高耸貌。《晋书·庾敳传》:“﹝ 敳 ﹞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7).幽暗貌。 五代 齐己 《短歌寄鼓山长老》:“行围坐遶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刘白羽 《珍珠》:“树影森森,水声潺潺。” 刘白羽 《火》:“哪里还有我的家,只剩下黑森森三个大炸弹坑。”
(8).昏沉貌;昏乱貌。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近老者多罢去也,已森森不遑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刚要上刑,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坐。自觉头目森森,坐身不住。”《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我如今头目森森然,莫知所之。”
(9).凉貌;寒冷貌。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有时节透顶炎炎,有时节彻骨森森。”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然而秋风来了,凉森森的一天比一天凉。”
(10).威严可畏貌。 清 施润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李空同 虎视鹰扬,望之森森。”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仿佛这威严森森的单于,时常在悲哀地沉思着什么。”
(11).战栗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驀闻人道,森森地諕得魂离壳。”
(12).严谨有序貌。 唐 元结 《酬裴云客》诗:“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明 方孝孺 《常山教谕王府君行状》:“揖拜进退,森森如度。”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十三日》:“道旁有杨树,桑树,白杨,森森成列,浓荫迭地。”
(13).味道纯正浓郁。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谏笋谏果》:“ 周益公 诗云……君看齿颊留餘味,端为森森正且严。”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张琦》:“ 白斋 诗如饮苦酒、食諫果,森森自有正味。”  ——《漢語大詞典》
桧柏(檜柏)guì bǎi
(1).桧和柏。 唐 方干 《赠诗僧怀静》诗:“坐夏莓苔合,行禪檜柏深。” 宋 苏轼 《灵璧张氏园亭记》:“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气。”
(2).桧的一种。常绿灌木。俗称子孙柏。《尔雅翼·释木一》:“檜,今人亦谓之圆柏,以别於侧柏。又有一种别名檜柏,不甚长,其枝叶乍檜乍柏,一枝之间屡变,人家庭宇,植之以为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柏》:“松叶柏身者,樅也。松檜相半者,檜柏也。”  ——《漢語大詞典》
翠 cuì《國語辭典》

翠 [ cuì ]

  1.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2.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如:「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3.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4. 比喻美女、妓女。如:「倚翠偎红」、「翠绕珠围」。
  5.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
  1. 用翠羽装饰的。如:「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
  2. 青绿色的。如:「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