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幕南塞北行路难,酬恩报怨竟谁是。

张元凯明代〕《匣剑行

生长夫差国,家住专诸里。
锻炼昆吾成,一匣明秋水。
秋水冷冷声绕扉,凄清中夜蛟龙归。
空庐独抱朗月卧,高天飒动霜华飞。
提携神物无人觉,何来白虹常在握。
锋芒卫霍耀天山,精灵荆聂倾河岳。
结客纷纷向五陵,呼卢博采且浮沉。
宁输百万留三尺,悬在腰间酬寸心。
?鹈新淬光如彗,照见人间不平事。
玉玦令环日日闲,匣中一掬明珠泪。
严城吹角秋夜清,风凄月肃邻鸡鸣。
揽衣起舞欲拔剑,无乃岁久青苔生。
莫牙空老无人齿,世人共宝铅刀耳。
幕南塞北行路难,酬恩报怨竟谁是。
沦落沉埋一蒯缑,耻将弹铗动诸侯。
丰城不掩干霄气,越石何嗟绕指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幕南塞北行路难酬恩报怨

幕南 mù nán
漠南。幕,通“ 漠 ”。古代泛指 蒙古 大沙漠以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是后 匈奴 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凿空万里,攘地千都,幕南罢鄣, 河 西无惊。於是治定功成,邇安远肃。”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羣 冀 北。”  ——《漢語大詞典》
塞北 sài běi
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漢語大詞典》
行路难(行路難)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酬恩 chóu ēn
谓报答恩德。 唐 罗隐 《青山庙》诗:“市簫声咽跡崎嶇,雪耻酬恩此丈夫。” 宋 沈括 《谢进守令图赐绢表》:“生负素志,不能效力於当年;没而有知,尚期酬恩於瞑目。”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杏园题名》:“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锦袍。”  ——《漢語大詞典》
报怨(報怨)bào yuàn
(1).见“ 以直报怨 ”。
(2).报复仇怨。 汉 贾谊 《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宋史·奸臣传一·章惇》:“妻 张氏 甚贤, 惇 之入相也, 张 病且死,属之曰:‘君作相,幸勿报怨。’”《清史稿·万传》:“ 清佳砮 子 布寨 、 杨吉砮 子 纳林布禄 乘隙图报怨。”
(3).抱怨;埋怨。《西游记》第二十回:“ 行者 道:‘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报怨!’”《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晴雯 正把气移在 寳釵 身上,偷着在院内报怨説:‘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巴波 《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 路超 只好停下车来了解情况,那辆车上的驾驶员正坐在那里报怨。”  ——《漢語大詞典》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1.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2.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3.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1.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2.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3.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