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鹧鸪夜叫黄陵庙,狐兔秋悲虞帝坟。

徐熥明代〕《分得九疑山送屠田叔守辰州

楚都山水称奇险,突出高峰青九点。天外巫黔路渺漫,峰阴溪涧流深浅。

峰峰相间色参差,无数青螺镜里窥。变幻烟霞看莫辨,满天云雨望堪疑。

重华当日巡南服,驻跸苍梧穷地轴。一夕龙髯上鼎湖,数声鸾吹传空谷。

鸾吹龙髯去不还,湘江帝子惨朱颜。愁眉久锁锋前黛,血泪长留竹上斑。

山色含颦望巡狩,时时似听箫韶奏。飞瀑寒流到处奇,丹崖朱洞天然秀。

潇湘烟月洞庭云,远岫联绵一带分。鹧鸪夜叫黄陵庙,狐兔秋悲虞帝坟。

古迹荒凉不堪语,果有啼烟兼啸雨。使君剖竹向荆门,正近潇湘洞庭浦。

有时行部拥双旌,定吊娥皇与女英。风前好荐琼芳把,月下如闻环佩声。

九疑峰影何重叠,峰下褰帷劳应接。怀古宁辞驻一麾,搜奇不惜停双屐。

摇摇桂棹楚江濆,袅袅秋风木叶闻。遗我不须搴杜若,骚成只待寄湘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鹧鸪夜叫黄陵庙狐兔秋悲帝坟

鹧鸪(鷓鴣)zhè gū
(1).鸟名。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 中国 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文选·左思〈吴都赋〉》:“鷓鴣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 刘逵 注:“鷓鴣,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 豫章 已南诸郡处处有之。” 元 陈旅 《题雨竹》诗:“江上鷓鴣留客住, 黄陵庙 下泊船时。” 清 尤侗 《闻鹧鸪》诗:“鷓鴣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2).借指鹧鸪鸣声。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鷓鴣。”
(3).曲调名。即《鹧鸪词》。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宋 贺铸 《菩萨蛮》词:“《鷓鴣》声几迭,灎灎金蕉叶。” 清 孙枝蔚 《题扇上俞雪朗画江南山水图长句》:“醉听隣船唱《鷓鴣》, 江 南乐事输 姑苏 。” 任半塘 《唐声诗下编·格调一》:“《山鷓鴣》,﹝别名﹞《鷓鴣辞》《鷓鴣》。”参见“ 鷓鴣词 ”。  ——《漢語大詞典》
夜叫
唐 吴融 雨后闻思归乐二首 其一 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骈字类编》
黄陵庙(黄陵廟)huáng líng miào
(1).庙名。传说为 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之庙,亦称 二妃庙 ,在 湖南省 湘阴县 之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水西流,逕 二妃庙 南,世谓之 黄陵庙 也。” 唐 郑谷 《鹧鸪》诗:“雨昏 青草湖 边过,花落 黄陵庙 里啼。” 清 吴伟业 《南风》诗:“ 九疑 望断 黄陵庙 ,曾共 湘灵 拂五絃。”
(2).庙名。即 黄牛庙 。《瞭望》1991年第52期:“ 唐宣宗 大中 九年(八五五年), 黄牛庙 重修扩建。大约是考虑到 大禹 致力于疏导江河,终于使天下黎民得享景福,重修者将原庙的主祭神改为 禹王 ,并将庙名改为 黄陵庙 。”参见“ 黄牛庙 ”。  ——《漢語大詞典》
狐兔 hú tù
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汉 扬雄 《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地迴鹰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昆仑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雪》:“纵横狐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梁启超 《留别澳洲诸同志》诗之一:“狐兔中原恶,干戈旧岁徂。”  ——《漢語大詞典》
秋悲
唐 戴叔伦 再巡道永留别 鬓下初惊白发时,更逢离别助秋悲。
唐 张乔 秋夕 春恨复秋悲,秋悲难到时。  ——《骈字类编》
虞 yú《國語辭典》

虞 [ yú ]

  1. 忧虑。如:「性命堪虞」。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2. 疑虑、顾虑。《诗经·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3. 预料、猜想。《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虏不虞军至,因大溃。」
  4. 欺骗。如:「尔虞我诈」。《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 国名:➊ ​ 传说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➋ ​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约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 参见「虞舜 」条。
  3.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帝坟(帝墳)dì fén
犹坟典。《后汉书·班固传赞》:“二 班 怀文,裁成帝坟。比良 迁 董 ,兼丽 卿 云 。” 李贤 注:“ 沈约 《宋书》:初, 谢儼 作此赞,云‘裁成典坟’,以示 范曄 , 曄 改为‘帝坟’。”参见“ 三坟五典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